高曉崇
摘要:目的 探究脛骨平臺壓縮骨折在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脛骨平臺壓縮骨折患者38例,按照雙盲對照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使用傳統手術治療,實驗組在膝關節鏡輔助下使用復位植骨內固定術,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膝關節愈合速度、住院時間、關節活動范圍和并發癥等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總療效率為94.7%,優于對照組的68.4%;實驗組的關節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關節活動度大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并發癥率為5.3%,對照組為26.3%,實驗組的并發癥概率低于對照組。由此證明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對于脛骨平臺壓縮骨折的治療效果優于傳統手術。結論 在膝關節鏡輔助下的復位植骨內固定術對于脛骨平臺壓縮骨折的療效顯著,患者傷口小,膝關節愈合速度快,并發癥少,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脛骨平臺壓縮骨折;膝關節鏡輔助;復位植骨內固定術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關節內骨折,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脛骨平臺骨折一般也會造成韌帶和半月板等發生損傷情況,需要給予正確處理措施,否則可能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等附加問題,從而造成關節功能障礙[1]。由于內髁皮質比外髁皮質厚,受傷時的常見現象是膝外翻位,所以脛骨內髁發生骨折的幾率很少。傳統臨床資料上顯示,治療脛骨平臺壓縮骨折的手術方式很多,但是都有一定的弊端。當前的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發展方向主要有有限切開、直接復位、間接復位和生物學固定等,隨著關節鏡技術的逐漸完善,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成為研究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重點[2]。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脛骨平臺壓縮骨折患者,采用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臨床療效確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38例脛骨平臺壓縮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9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8±2.4)歲,手術時間(5.3±0.4)d;實驗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35.4±3.2)歲,手術時間(5.4±0.3)d。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手術時間都沒有較大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取傳統的手術方法,在患者的膝關節前面的前內側和前外側各做一道切口,切開關節囊暴露半月板,然后從半月板入手,切開關節囊,將半月板向上提拉進行復位,用植骨填塞骨頭缺損的地方,最后用鋼板螺釘固定。②實驗組在膝關節鏡輔助下行復位植骨內固定術,首先讓患者保持仰臥的姿態,膝蓋彎曲至30°,將器械和關節鏡置入髕下的內外側探查,引出關節內的積血,然后清除凝血塊和軟骨碎屑,檢查韌帶是否損傷,確定骨折的中心位置,在脛骨結節處切一小口,長度為小于或等于2 cm,把導針穿入骨折下方,然后用空心鉆鉆通脛骨皮質,之后取出導針。再用嵌入器敲擊壓縮骨折,在內探勾的輔助下將關節面復位,最后用關節鏡檢查關節面是否平整。
1.3評判標準 膝關節復原程度采用Rasmussen評判:優等 27分,良好為20~26分,尚可為10~19分,差評 9分,總體療效=優+良+可。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x±s)表示,并采用?字2檢驗以及t檢驗。若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為94.7%,對照組為68.4%,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愈合速度、住院時間和關節活動程度對比 實驗組的關節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關節活動度大于對照組,比較有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
兩組并發癥對比:實驗組只有1例(5.3%)關節炎并發癥,對照組有5例(26.3%)患者發生關節炎和關節僵硬等問題,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脛骨平臺壓縮骨折是常見的關節骨折,骨折會帶來關節不穩和關節僵硬等功能問題,會嚴重妨礙患者的日常生活。傳統治療方法手術時間長,對于骨折處的固定和復位效果不佳,可能會導致骨頭畸形愈合,使肢體活動產生阻礙,還有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傳統療法的術后恢復時間較長,給患者帶來很多麻煩,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3]。在關節鏡的輔助下可以探查關節內部的損傷,直觀地查看交叉韌帶與半月板的損傷程度,還可以清楚地看到軟骨的損傷,對手術的順利進行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外,手術的創口小,可以避免膝關節暴露出來,對供血的影響微乎其微。行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可以將骨折的關節正確的復位,加上螺釘固定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關節炎的發生,并且能夠徹底清除軟骨碎屑和腔內積血,術后并發癥情況也極少發生[4-5]。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總療效率為94.7%,對照組為68.4%,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的關節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關節活動度大于對照組;實驗組只有1例(5.3%)關節炎并發癥,對照組有5例(26.3%)患者發生關節炎和關節僵硬等問題,實驗組的并發癥概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以證明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對于脛骨平臺壓縮骨折的治療效果顯著,這一結果與前人研究的研究結果一致[6]。
綜上所述,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極佳,而且患者在術后恢復速度也快,關節活動度也可以恢復如初,并發癥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臨床效果得到醫生和患者的共同認可,值得被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周波,孫中寅,孫之華,等.關節鏡輔助下治療脛骨平臺壓縮骨折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03):511-512.
[2]相勝利,張勇,曾凡營,等.關節鏡輔助下經皮螺絲釘固定治療脛骨平臺Ⅲ型骨折[J].創傷外科雜志,2014,12(15):402-404.
[3]鮑瑞林.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前后lysholm膝關節活動評分比較[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3, 35(12):1410-1413.
[4]劉世清,郭衛春,明江華,等.膝關節鏡加有限切開內固定術在嚴重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3,12(11):50-52.
[5]李鵬飛,王琦,鄧鵬鵬,等.脛骨平臺SchatzkerⅢ型骨折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擠壓螺釘植骨內固定術治療11例分[J].中外醫學研究,2015(26):42-43.
[6]汪志芳,李丹勇,郭健行,等.關節鏡輔助下空心釘微創內固定治療Schatzker I~IV型脛骨平臺骨折26例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8):831-832.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