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辰
摘要:目的 對于頑固性眶上神經痛,采取局部微型切口加電灼術治療。方法 近十年來,對16例"頑固性眶上神經痛",采取局麻下局部微型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及骨膜,顯露眶上神經及滑車上神經,并游離,將與其伴行的動脈分離開,在神經孔(眶上神經孔)處,將兩條神經用單極或雙極電凝器燒灼至顏色發黃變性,不斷開神經纖維,且保持其完整性。結果 全部治愈,有效率及治愈率100%。復發1例,為最年輕1例,分別于1周和半年后兩次復發。給與電凝且同時撕脫神經纖維,1年后癥狀再現,再次手術,見神經纖維再生,局部瘢痕組織形成明顯,予電凝并切斷再生不規則神經纖維,并將神經孔內電凝,隨訪20年未再復發。結論 術后不出現患側額部皮膚粗糙,汗液異常,以及眉毛和額部毛發脫落稀疏現象;加之遠期感覺功能有望恢復,使患者在美容及心靈上得到滿足,尤其是較年輕者。
關鍵詞:頑固性眶上神經痛;電凝及撕脫術;射頻治療;微切口電灼術
眶上神經痛病因不明,多發于中老年人,臨床表現十分痛苦,通常治療方法有:藥物口服、理療、針灸、封閉、射頻、經皮穿刺電凝、神經纖維切斷撕脫術、以及顱內感覺根切斷或減壓術等。藥物口服,針灸及理療均效果不明顯,難以緩解劇烈的陣發性疼痛,且藥物副作用明顯。后幾種方法均可有效緩解或解除癥狀;但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處。我們來用的方法是:單純普魯卡因,利多卡因局部(封閉)注射治療,可立刻解除疼痛。此方法簡便易行,效果佳。絕大多數患者經一次注射后治愈,部分需2~3次;其中,極少數為頑固性疼痛發作,經多次注射治療后仍癥狀再現。 近十年來,我們就遇到16例, 稱其為"頑固性眶上神經痛"。采取局部微型切口加電灼術,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16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左側9例,右側7例,均為單側眶上神經痛,但有2例伴發同側枕大神經痛。發病年齡:36歲1例,40~60歲 9例,61~80歲 6例。
1.2治療方法 均在門診治療,不住院。病人取仰臥位,不剃眉毛,碘伏液消毒局部皮膚,鋪消毒孔巾。術者頭戴眼鏡式手術放大鏡(天津醫藥光學儀四廠產品),放大2.5倍,在無影燈光下手術。于眉弓內端橫向外側約1 cm (或痛點最明顯處) 注入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2 ml,用顯微手術器械橫型切開皮膚1 cm長(盡量不傷及眉毛,為美容),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及骨膜,顯露眶上神經及滑車上神經,并游離,將與其伴行的動脈分離開,在神經孔(眶上神經孔)處,將兩條神經用單極或雙極電凝器燒灼至顏色發黃變性,不斷開神經纖維,且保持其完整性。勿傷及伴行動脈(眶上或額動脈)。嚴密縫合皮下組織,對皮要滿意,不縫合皮膚。鋪油紗條于切口上,酒精敷料和干敷料覆蓋,用膠布封閉包扎。術后不用抗菌素,3 d后更換敷料且5 d后去除。
2結果
全部治愈,有效率及治愈率100%。復發1例,為最年輕1例,(36歲),分別于1 w和半年后兩次復發。給與電凝且同時撕脫神經纖維,1年后癥狀再現,再次手術,見神經纖維再生,局部瘢痕組織形成明顯,予電凝并切斷再生不規則神經纖維,并將神經孔內電凝,隨訪20年未再復發。其余15例隨訪 1~10 年,無復發。全部病例患側額部皮膚感覺: 36歲(兩次手術)1例,皮膚痛覺仍障礙;6例差于對側(術后1~4年),9例幾乎完全恢復正常(術后均5年以上)。
3討論
原發性眶上神經痛是神經科,眼科及口腔科的一種常見病,病因不明。本組同期86例眶上神經痛,其中25例同時伴發感冒癥狀,占約30%。因而,曾被認為該病與病毒感染有關。本病保守治療(口服藥物,針灸,理療)效果不佳。單純局部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注射,療效顯著,可立即止痛。本組同期86例,病初均保守治療無效,且口服藥物有副作用。其中56例,一次藥物注射后治愈,14例二次后治愈。射頻治療,效果較好,但需要專用設備及精湛的穿刺技術和操作經驗,但往往鎮痛不全,且費用高,普及困難[1]。有報道[2-3]眶上神經痛神經纖維撕脫術,療效好,但需要住院治療,手術切口長 (2cm),術前準備及術后處理較繁瑣,并且耗時長,費用高。從長遠看,患側額部因其神經纖維已缺失,則皮膚的感覺功能難以恢復。也有報道[4],經皮穿刺電凝治療礦上神經痛,效果好,且簡單,但穿刺技術要求高,刺中神經干準確度難以掌握(因注麻藥后額部皮膚痛覺缺失,則刺中神經干的反應難以確定);所以,其療效及復發率可想而知。加之,操作中會傷及神經纖維的伴行動脈;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本組16例頑固性眶上神經痛療效滿意。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相比較而言,我們的治療方法有如下優點:①療效好。②方法簡便(在門診治療無需住院,在縣,鄉鎮基層醫院均可操作)。③復發率低。④神經纖維不切斷,則有望額部皮膚恢復其感覺功能。⑤切口小,顯微手術器械,放大鏡下操作,損傷小。⑥術后反應輕,不用抗菌素,照常工作。⑦費用低。⑧保留了神經伴隨動脈,亦即保留了伴隨血管的交感神經纖維,則術后不至于出現患側額部皮膚粗糙,汗液異常,以及眉毛和額部毛發脫落稀疏現象;加之遠期感覺功能有望恢復,使患者在美容及心靈上得到滿足,尤其是較年輕者。所有患者愿意接受這一治療。故此,該治療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姚永玲,張光翠.眶上神經射頻熱凝術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3):270-271.
[2]許冬明,牛松青,韓鋒,等.眶上神經、血管主干的坐標定位[J].解剖學雜志,2014,37(6):777-779.
[3]Haane D Y,Koehler P J.Nociception specific supraorbital nerve stimulation may prevent cluster headache attacks: serendipity in a blink reflex study[J].Cephalalgi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2014, 34(11):920.
[4]Lambru G,Matharu M S.Peripheral neurostimulation in primary headaches[J].Neurological Sciences,2014,35 Suppl 1(1):77-81.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