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國
摘 要:區角活動在幼兒園的活動中舉足輕重,為每個幼兒提供操作材料,不斷改變操作方式,使他們在活動中主動探究和學習,創造性地發展。開發和利用各種有益資源,為幼兒提供可操作的豐富的物質材料,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玩游戲的過程中獲得收益,這就促使每個幼兒教師去反思,在實踐中去探索。
關鍵詞: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28
區角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它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心智漸熟的源泉,也是幼兒自主活動的主要途徑。在自己想學想表達的學習環境中,幼兒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得到體現,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規律,而去積極表現,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活動內容,以此來體驗操作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它是全面發展幼兒知識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在區角活動中,讓幼兒通過直接的經驗感知、操作和游戲活動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尋找,去發現,從而去探索,使幼兒真正成為區角活動中的主人公。
一、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形式多樣
區角活動中投放的材料樣式對幼兒的性格和情緒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投放的樣式越豐富,幼兒在活動中就越自信。當然,也要掌握好一個度,不能過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這需要在長期的觀察和實踐中去掌握這個度。在區角活動中,游戲材料就是幼兒的活動對象,因此,我們要選取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經驗以及學習能力相適應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在預定的環境中主動地發現問題,自己動腦思考問題,最后親自動手解決問題。因此,在幼兒活動時精心準備、因人而異提供操作材料,同時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水平進行投放。
我們在材料收集時,發動心思引導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收集。一是教師要粗中有細,如把幼兒以前玩過的布娃娃、小熊、穿過的小衣服帶來,變成了“娃娃家”;教師或幼兒帶來家中的洗滌用品、美容器具空瓶投放到“美容店”;小瓶子串起來做成音階、啤酒瓶蓋等串起來做成串鈴等等。讓幼兒整個過程都參與并且制作,既增強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二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然天賜。在區角里,有著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幼兒撿來的小石頭和小樹枝當成計算數類的材料……
二、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自然界收集區角活動材料時,主持教師必須注重強調幼兒安全,包括家長在內的安全。在材料收集好后整理時,教師必須和參與制作的幼兒一起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把收集來的廢舊瓶、盒、罐等材料沖洗干凈,并放置在陽光下暴曬一段時間后方可使用。
在保障區角活動材料安全的基礎上,還要特別注意收集的材料制作過程和包裝時的藝術性。有利于區角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充滿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動態性
區角材料是區角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負責人要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和教育目標,對活動材料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幼兒本身就是區角環境中一個最大的動態因子,他們對于好玩、新鮮的操作材料往往興趣濃厚。但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興趣就會逐漸減退,以至對此前的材料沒了興趣,這也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價值功能。因此,投放材料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能一下子全投入進去,也不能自始至終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靈活性和動態性,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以此不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保持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四、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多樣性
我們在提供區角活動材料時,圍繞區角活動教育目標,提供多樣性的材料。為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區角活動的材料的投放根據幼兒不同年齡、不同興趣特點、不同能力等,關注幼兒區角活動盡量提供有較強的吸引性、可變性、趣味性、操作性的活動材料。這里面既要考慮投放的區角材料“吃不飽”的幼兒,還要考慮兼顧到“吃不了”的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區角活動適宜的環境中獲得有益的發展。
五、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富有探究性的材料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的興趣。在活動時準備相關的課件圖片,在圖片上畫一些按要求排列的具有指示性的圖標,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圖片,然后進行相對應的排列整合,這樣幼兒在自主發現、自主體會、自主總結中學到的經驗才是幼兒自己的實踐經驗。這樣的區角活動,才算是有效又有趣的區角活動游戲。
六、區角活動材料投放的持續性
在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上要設計好應投放的活動材料,設計時最好是能形成有系列的區角活動,這樣能使幼兒的探究活動真正深入有效地進行。如“快樂大轉盤”“有趣的方位”“尋找平衡的秘密”等,讓幼兒在頻頻的個體活動中針對某個科學現象做持續、深入的探究,運用不同的感官,有助于拓展幼兒探究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以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和周圍事物的興趣。
七、區角活動環境設置的合理性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由幼兒參與區角活動的成效決定怎樣合理布置區角活動的環境,應一切從幼兒現有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要有所創新,在實際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以及教育內容、教育目標的要求來做整體的具體調整安排。在保障幼兒活動時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幼兒活動的區域動靜分區,并根據區角活動情況作出靈活調整。對活動中會發出較大聲音的區角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如表演區、科學區、角色區、語言區等。將活動時較為安靜的區角活動安排在活動室內,如益智區、建構區、美工區等。另外,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起來,讓區角環境說話。
區角活動中豐富的材料的提供,不僅能啟迪幼兒心靈,還能增長幼兒智慧,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參與區角活動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并享成功的喜悅。讓活動區真正成為幼兒的自由天地,讓每一個幼兒在活動區的空間里快樂成長、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元東,王春燕.幼兒園區角活動新論:一種生態學的視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任格格.淺析幼兒園大班科學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