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要:目的 研究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針對性采用護理對策,降低醫療糾紛發生,提高產科質量。方法 從產房高風險因素評估,助產人員自身、產房環境、醫院感染、組織管理等方面分析產房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風險意識,加強產房護理安全管理,轉變管理理念,加強風險防范意識,修訂規章制度、護理常規,優化操作流程。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人員業務能力,完善產房護理安全管理規范化。結果 保證了產房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達到無風險管理。結論 產房護理滿意度大幅度提高,助產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風險意識加強,安全隱患降低,護理質量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產房安全;高風險因素;管理對策
保障患者安全是醫療護理質量的核心,是醫院管理永恒的主題。近年來,醫患糾紛、醫療不良事件以及由此引發的醫療危機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由于醫學的實踐性、探索性和未知性等特點,在醫療過程中隨時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1]。在醫院里,產房是一個技術要求高,風險大的科室,產婦和家屬的期望值較高,很容易發生糾紛。因此,分析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對于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有重大意義。
1 引起醫療護理糾紛的常見原因
1.1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現在患者的法律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而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相對滯后。在護理過程中往往忽視危機因素和潛在隱患,缺乏證據意識。對具有舉證作用的護理記錄不重視,字跡潦草,隨便涂改,記錄內容與醫生記錄相矛盾[2];不重視患者享有的知情權,沒有盡到風險告知的義務[3];說話不注意場合與身份,當著產婦的面議論工作中的過失或閑聊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等,從而引發糾紛。
1.2服務態度問題 產房急診患者多,工作強度大,使有些助產士在工作中情緒急躁,缺乏耐心。往往不注意說話方式和語氣,回答問題冷漠生硬,治療護理操作流于形式化、機械化。有時脾氣暴躁,致使產婦緊張、恐懼,對醫護人員失去信任,易引發護理糾紛。
1.3助產人員專業技術不熟練 目前隨著人們對高質量服務需求的提升,社會對助產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看似簡單的分娩其實潛在很大的風險,有些嚴重并發癥預見性差,死亡率高,隨時會給助產士帶來嚴峻的考驗。是否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技術操作及團結協作的精神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在短時間內作出評估,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可以規避很多風險。有些助產士在工作時不鉆研業務,基本功不扎實,對于例行的業務學習態度馬虎,敷衍了事。所以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往往手足無措,應急能力差,很容易引發護理安全問題。即使普通的會陰縫合也會由于技術不佳導致組織錯位、愈合不良,從而給產婦安全造成威脅。
1.4責任心不強,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產婦的病情變化較快,具有難預料性的特點,這不僅要求助產士有過硬的業務素質,還要有嚴謹慎獨的工作作風,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有些助產士責任心不強,觀察不仔細,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給產婦增加了痛苦。如填塞陰道內的紗布忘記取出,產后不注意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造成產后大出血;胎兒娩出后不認真進行新生兒體檢,未能及時發現畸形;新生兒輻射臺溫度感應器未放置妥當導致新生兒燙傷等均會導致對患者的傷害,引起護患糾紛。
1.5醫療環境與設施設備的不安全因素 醫療設施不安全,如推床護欄損壞、車輪滑脫等易使產婦墜床;衛生間沒有扶手,地面太濕滑并且沒有警示標識,產婦容易摔倒;胎心監護儀出現故障,不能及時發現胎心變化。搶救藥品及器材未定點放置、未及時補充、未處于備用狀態等會延誤搶救。因此助產士要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使用,并定期檢修,保證儀器正常運行,才能防止發生意外發生。
2 護理防范措施
2.1加強法制觀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護士長定期組織助產士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讓每位助產士都有風險防范的意識。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保證患者享有應有權利的同時也要維護醫護人員正當合法權利。
2.2提高職業道德修養,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 強化服務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認真學習服務守則,規范服務語言,改善服務態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觀念。
在細節中體現服務,如產婦下床時給予攙扶,避免摔倒;聽完胎心后將腹部的耦合劑及時擦凈;做完陰道檢查后及時蓋好被子保護產婦隱私。將優質護理落到實處,積極開展特色服務:導樂分娩、自由體位分娩和無痛分娩。產婦分娩時有助產士一對一的提供護理服務,態度和藹,語氣輕柔,給予產婦生理、心理的雙重支持和幫助。無痛分娩可以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產婦緊張焦慮的情緒,提高自然分娩率。
開設禮儀課堂,邀請資深專家授課。對護士的著裝、語言、儀態各方面給予規范,進行專業的指導,講解溝通技巧和方法,將人文關懷貫穿在護理工作始終,改善服務態度、提升服務品質,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
2.3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 加強三基三嚴,護士分層級培訓、規范化培訓落實到位,新護士在護理部進行崗前培訓后,在急診、ICU、新生兒等科室輪轉半年,實行導師制,一對一帶教,半年后雙向選擇定科,三年后經護理部考核頒發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要求護理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鞏固、更新知識。開展新業務、新技術,使用新儀器時,進行全員培訓。定期開展護理查房和業務學習。
教學形式多樣化:多媒體教學;使用牛舌模型模擬會陰縫合、骨盆模型模擬肩難產分娩,每位學員都有親自動手的機會,強化了學習效果;情景模擬危重癥患者搶救,鍛煉醫護的配合能力,熟練搶救流程、更好地掌握搶救藥物及器材的使用。
組織護理知識和護理操作比賽,注重人才培養,選派骨干外出學習,汲取最新的理念,把握學科發展的動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2.4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執行產房相應的規章制度 護理規章制度、護理常規和護理技術規范是護理人員實施工作的依據,它不僅可以規范護理行為、保證護理質量,而且還有規避風險的作用。在產房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護理常規及操作流程,規范各種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管理范圍,制定完善停電、停水、火災、產后出血、臍帶脫垂、子癇、羊水栓塞等應急預案[4]。要求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才能做到沉著冷靜處理,使產房管理有章可循從而減少由于護理規范的缺失導致的盲從性和隨意性,可有效降低產房風險的發生。
2.5加強產房環境建設 保持地面整潔、干燥,室內光線良好,衛生間及走廊有扶手,防止摔倒。產房單間設置,將可疑傳染病人放在隔離待產室和隔離分娩室進行處理。醫護人員防護用品齊全,如眼罩、頭罩、圍裙等,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各入室門口備有快速手消毒劑,使用一次性用品防止交叉感染。搶救藥品與器材定點放置、定人管理、定量交班、及時補充。定期檢查各種儀器設備性能,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每張床位均備有胎心監護儀,使用中心監護系統方便監測胎心情況。每張病床均有護欄和輪子,在急救時可以快速移動病人,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2.6加強安全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安全工作必須全員動員、全員參與。加強產房安全管理,必須明確責任,強化各層級人員職責,嚴格考核。強調預防為主,加強關鍵人員、關鍵時間、關鍵病人的管理。每月定期召開護理安全會議,排查安全隱患,優化流程管理。如有護理不良事件發生要及時組織全員開會討論,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嚴肅處理。
3 討論
通過對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對策,增強了助產士的法律意識、防范意識,自覺履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專業技術學習,提高產房助產士的整體素質,使產房護理安全質量持續提高,真正有效地降低了風險發生率,保證了醫療安全。同時也更好地滿足了產婦的需求,提高了產婦和家屬的滿意度,獲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參考文獻:
[1]吳欣娟,張俊華.護士長必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83.
[2]王京仙.產房糾紛常見原因及防范措施[J].全科護理,2009,7(15):1372-1373.
[3]彭檢妹,厲曉萍,陳浪.產房風險分級評分及風險告知在產房管理中應用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1):3813-3815.
[4]彭秀.淺談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對于降低產房風險的意義[J].求醫問藥,2013,11(12):225.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