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瑩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兒骨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將我院骨科2015~2016年收治的123例采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的患兒作為觀察組,另選取骨科2014~2015年間收治的135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患兒臨床資料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兒在治療期間,潛在風險和風險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而護理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小兒骨科護理工作中應用風險管理,能夠有效的降低護理過程中風險事件和潛在風險的發生,提高患兒及家屬的護理滿意程度,適宜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小兒骨科;護理
小兒骨科收治的患兒由于年齡較低、認知能力和耐受能力較差,相對其安全意識也較弱,加之溝通困難等情況,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使得護理中存在了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如護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將有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不良后果,直接影響患兒的治療和護理質量[1]。我院通過在小兒骨科護理中開展風險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骨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間收治的小兒患在123例設為觀察組,其中男81例,女42例,年齡為8月齡~14歲。另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骨科收治135例兒童的臨床資料作為對照組,其中男88例,女47例,年齡為7月齡~14歲。兩組患兒的基本情況、病情、病程相似,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均采用常規臨床護理措施,觀察組患兒則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開展風險管理,其具體內容包括:
1.2.1風險因素分析 開展風險管理模式前,需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發生因素進行分析。分析發現,造成小兒骨科風險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護理人員缺乏相應的骨科護理相關知識,尤其是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其對于護理過程中復雜多變的病情較難判斷[2],尤其是當患兒不愿意配合時,其更容易疏忽一些隱秘性較高的風險因素;②護理人員由于疏忽或存在僥幸心理,對于日常操作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格,造成患者出現各類并發癥或者其他可避免的病情變 化[3];③由于小兒骨科收治的患兒年齡較低,基本都存在著緊張、焦躁等不良狀態,常常哭鬧不止,如護理人員不能耐心與之溝通爭取到患兒的配合,極易對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引發護患糾紛等問題;④部分骨科患兒由于治療的需要需絕對臥床休息,但患兒年齡較小,很難長時間保持臥床,其家長存在僥幸心理幫助其下床或坐起玩耍等,極易造成治療效果下降,延緩康復時長。
1.2.2風險管理措施 ①通過開展培訓、講座、實習等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和風險意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責任意識,增強其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應對護理過程中突發狀況的能力。②加強護理人員與患兒和家屬的溝通,護理人員在與患兒溝通時,應保持和藹的態度,耐心與之相溝通。根據患兒的性格特點和喜歡,使用兒童喜歡的溝通方式進行交流,通過給予患兒鼓勵、激勵等方式,提高患兒的自信心和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還要注意與患兒家長的溝通,了解患兒的生活喜歡和喜好,適當對患兒家長進行護理相關知識的教育,避免出現意外;③嚴格要求護理人員按照相關操作流程進行日常規范化操作,不定期安排專職人員對護理人員的規范化操作進行檢查。通過開展和完善績效考核,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④嚴格執行交接班規則,交接班時護理人員要主動了解患者的病情,仔細查閱患者臨床病例。⑤嚴格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書寫相關各類護理文書,對護理和治療過程嚴重記錄,保證文書記錄的真實、準確、客觀;⑥注重醫療環境的管理,對于容易發生意外的地區要重點設置警示標志,保持水房、走廊、衛生間等地面干燥。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和環境整潔,為迎合兒童的喜歡,可張貼色彩鮮艷的圖片,并為患兒準備玩具、圖書等物品,用以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和打發日常治療時間。
1.3觀察指標 對患兒治療期間潛在風險和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進行評估和記錄,計算其發生率。同時針對兩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問卷調查,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兒潛在風險發生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潛在風險發生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近年來文化、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識的提高,其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增強[4],其對于醫療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嚴格,進而給醫院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加強醫院風險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對于保證護理安全、減低醫療糾紛的發生、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兒骨科由于其收治患者的特殊性,使醫療風險始終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同時其具有著風險高、類型復雜、后果嚴重等特點[5]。患兒年齡小,使其治療過程存在了較多的不安定因素,使日常護理人員工作量明顯增大,危險因素也隨之增多,因此應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以減少護理過程中發生風險事件的可能性[6]。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能操作培訓和風險意識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技能操作水平和責任意識,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績效考核等措施,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使護理人員能夠主動查找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并及時做出合理的處理。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給予小兒骨科患而風險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質量,降低了患兒及家屬的護理投訴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的幾率,有效的緩解了日益緊張的護患關系。
4 結論
在小兒骨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方案,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和患兒的治療依從性,降低患兒護理過程中潛在風險和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兒及家長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錢萍.加強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的必要性[J].護理管理雜志,2004,4(6):17-19.
[2]韋素清.從護理風險管理程序談臨床管理思路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7):67-68.
[3]朱秀芳.探析風險管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1):45-46.
[4]陳學鑾.風險管理在小兒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2,25(3):489-490.
[5]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377.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