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當前跨境網絡犯罪的日益猖獗,本文針對治理跨境網絡犯罪的政策提出了四點建議。從立法層面、司法層面、執法層面和社會層面四個層面進行了跨境網絡犯罪的治理對策解析。
關鍵詞 跨境 網絡犯罪 特點 治理
作者簡介:王倩,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88
一般情況下社會的犯罪防控機制主要有社會自在防控機制以及社會自為防控機制這兩種,前者是利用人們心中存在的道德理念等自發的約束犯罪念頭的出現;后者是在一定規定下制定法律、政策等。通過對跨境網絡犯罪詳細的分析探究,我們要努力的找到防治和管理這類犯罪的有效手段,完成對跨境網絡犯罪的管制工作,減少其對人們的危害。面對這一類犯罪迅速蔓延的嚴峻形勢,制定防控治理對策,顯得尤為必要。
一、治理跨境網絡犯罪的政策建議
(一)立法層面對策分析
1.確立刑事管轄權協調機制:
首先是有關網絡刑事管轄權的確定。訪問行為以及網址是其需要明確的主要要素。不過前者并不會導致刑事管轄權的出現,簡單的一個ID網址也無法成為沒有管轄權的借口。針對網絡犯罪里面的刑事管轄權,現在被國際所認可的理論是主客觀相一致的準則。 詳細來說,在客觀方面,行為在本國內產生了相應損失;而在主觀方面,相關人會有希望這種結果直接出現在該國的意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被越境國并不具備相應的刑事管轄權。此外,還要認識到這種權利的重點是“行為人”和“行為”的有效分開,并非以往情況中的和“結論”進行分開,并且其基礎和傳統犯罪一樣,同樣要依靠本地域管轄。
其次,跨境網絡犯罪刑事管轄權的解決。在一國中各種法律存在的基礎上,區際刑事管轄權的矛盾不可避免。兩岸四地的管轄權使用需要遵守的準則就是將國內的憲法當做法律基礎,堅持一個中國領土的原則。在調節其管轄權沖突過的程中,需要將打擊犯罪、保障社會穩定,以屬地管轄準則為基礎放在第一位,將有力防治犯罪居于次位。未來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的形式專門規定區際刑事管轄權的沖突法,從而在兩岸三地的法律中進行立法化,這也是處理沖突的一個有力途徑。當下針對刑事管轄權沖突的解決,以跨境網絡犯罪為視角,需要把傳統的刑事管轄權當做前提,不過針對有些犯罪地等的闡釋要站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
2.彌補法律缺位,縮小法制落差:
因為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法律法規在立案程序上顯的十分繁瑣,導致相關工作面臨著許多困難。還有一些如受害人多,個體損失資金數額低而無法實現公安標準等,但是若是將所有受害人的受損資金累加又能夠達到相應的指標,不過將這些個體聯合起來無疑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立案與否就受到了很大的爭議。所以,應該對不同網絡犯罪的立案標準和網絡違法的懲罰標準進行統一。但是在這方面的法律規定想要完善健全,就要兩岸四地在深入溝通的情況下,盡量減小不同立法方面的差距,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執法、司法時出現的矛盾。雖然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擁有著不一樣的法律體系,不過網絡世界擁有的同質化特性就需要不同地域對法律規定進行一個有效的規范,避免差異過大導致的矛盾產生。
(二)司法層面對策分析
1.加強訴訟證據支持:
首先,怎樣獲得有效的電子證據是進行犯罪審查時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電子證據的跨境調查取證,直接關系到了司法協助的質量問題以及對于犯罪的追究。那么,怎樣科學的實施取證?(1)對這項工作進行標準化分析,提高對相關單位的扶持培養力度,擬定出取證的規范流程。(2)技術上摒棄靜態的取證方法。采用動態取證方法,以對可能出現的網絡違法情況開展實時的數據獲取與分析。 革新網絡取證技術,發展對反取證的應對技術。(3)實施網絡公證。被當事人確定的數據電文在通過處理之后發送至相關單位,然后工作人員在審核之后進行簽字存檔,完成公正。這要采用規范性的法律規定,實現有法可依。針對網絡取證問題,離不開各地區的執法單位深入合作,香港方面的司法科技水平較高,能夠有效地促進其余幾地的警務單位的發展,如派遣技術能力較強的人員并給與其完善的技術設施等。
其次,采取科學的訴訟證據對策,提高其支持力度。網絡違法行為中的證據和傳統犯罪的證明標準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如網絡電信詐騙,第一步要獲取具有共性特征的證據,重點是一些電子信息如應用數據等,其次對事實證據實施收集,如銀行開戶資料、ID地址等,最后對關聯鎖鏈證據進行收集如軟件聊天記錄、攝像資料等等。采用這種方案能夠很好地打擊跨境網絡違法行為。并且,在司法資源分享方面,需要通過證據所在地的司法單位進行主動獲取然后移交至相關法域,最終提高訴訟證據支持力度。
2.強化司法互助協議:
在2009年,大陸和臺灣地區簽訂了《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在聯合打擊犯罪行為以及司法互助方面進行了簽署相關規定。該協議推動了雙方的警務部門建立了一個規范和互助的關系,雙方聯合打擊犯罪。不過協議中的內容太過混亂,民刑沒有進行準確地劃分;而且在內容上不清晰,沒有提出刑事管轄權矛盾的具體解決辦法等。因為網絡犯罪具有的獨特性質,需要在這方面提高彼此的交流。這時可以學習粵港澳的成功經驗:在2009年成立了高效的合作平臺。通過目前的專線聯系系統,獲取各方的警務資料、交換關鍵信息、增加信息的交流深度廣度,最終提高破案效率。兩岸四地需要在學習成功經驗、根據自身制度情況建立一個科學規范性的司法合作平臺,一同打擊跨境網絡犯罪行為,對各類信息實施有效分享,確定出管轄權所屬,大力協查案件等。
(三)執行層面對策分析
因為不同地區的法律制度有所不同,因此在犯罪的判定和解決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在避免和防治犯罪的時會產生較多司法問題。特別是在偵查階段。案件的偵破需要實行跨法域警務合作。
1.優化跨境警務合作模式:
面對當前我國跨境網絡犯罪現象的增長趨勢,各法域間一同打擊治理的力度要不斷提升。并且不同法域控制違法犯罪的單位需要對跨境網絡犯罪的發展情況有一個較強的了解,不斷提高警察合作力度,在信息方面加強交流力度,有效避免跨境網絡犯罪。詳細而言,在此基礎上的合作機制建立,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建立健全情報體系。在進行偵查過程中,情報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能夠直接決定其能否真正的進行。一些較為普遍的方法包括情報互換機制、信息分享平臺等。從針對犯罪相關資料的搜集、保存、處理到使用等構成了一個完善的處理體系,在這個前提下完成兩岸四地的信息交流工作。此外,打造科學的通訊網絡,完成信息的網上傳輸,加大對信息共享網絡的建設力度,這也是提高偵查效率的一個有效措施。
其次,建立偵查合作機制。一是要擁有對口單位的聯絡途徑,在這個方面可以學習內地的一些成功經驗。二是上文提到的情報信息共享網絡。對于跨境網絡犯罪具有的一些特性,避免之前較為落后的偵查行為,利用簽署合作規定,讓跨境有組織網絡犯罪偵查合作能夠走向正規化的道路。特殊偵查是對走私、毒品、槍支等犯罪,使用便衣深入調查等。
最后,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的幫助,盡管目前各地都依舊存在直接協作的規定,不過通過國際刑警組織進行聯合的途徑也依然存在。這個組織將打擊跨國犯罪當作自己的職責,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警察組織。利用該組織去建立網絡犯罪情報信息共享平臺,并與各國頂尖技術人才進行深入的溝通和合作執法,讓預防和打擊跨境網絡犯罪變得更加高效。
2.加強執法技術培訓:
目前信息網絡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人們對網絡世界的依賴在某種層面上推動了網絡犯罪的出現。對跨境網絡犯罪的治理方面,兩岸四地在執法時還有著一些不足,具體體現在執法水平低下,沒有足夠的效果等。所以應該建立一個可以針對網絡犯罪進行專業打擊的執法單位。由于執法能力較低時會使得犯罪分子的氣焰大大囂張,所以提高司法打擊力度,增加各單位偵查能力是目前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兩岸四地需要經常性的舉辦會談和業內溝通,提高對跨境網絡犯罪的檢索、解決能力,最終有效確保社會和民眾的安全。
(四)社會層面對策分析
站在社會的層面能夠提出的防治方案主要有兩點內容:首先就是提高犯罪預防能力。此時所謂的預防,是囊括提高民眾個人道德素養、打造出一個能夠約束犯罪行為出現的環境。利用各種途徑去進行普法宣傳,并構建一個科學的獎勵體系。讓民眾對跨境網絡犯罪所帶的損害以及需要受到的法律制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利用嚴格自身標準,與跨境網絡犯罪說不。跨境網絡犯罪的蔓延和發展速度迅猛,我們對該類犯罪的危害性必須有充分認識,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同時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熟悉跨境網路犯罪的基本手段,增強自身的辨識能力。由于網絡具有的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特性,民眾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對自己的信息和他人的信息進行嚴加保密。其次,對犯罪人的改造要合理的進行,打造出一個再社會化的氛圍,督促其進行再社會化,進行一對一幫教等。
二、結語
跨境網絡犯罪與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應用相伴而生,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跨境網絡犯罪也在迅速蔓延。在跨境網絡犯罪中,犯罪分子依靠計算機網絡系統實施的跨境犯罪,僅僅依靠一國或一個地區的法律力量,是難以有效遏制的。同時,由于跨境網絡犯罪有其自身特點,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治理問題,如刑事管轄權的沖突、跨境網絡調查取證的困難、兩岸四地溝通交流的缺失。針對這些現實存在的,阻礙對跨境網絡犯罪進行有效快速打擊的因素,筆者總結出包括立法、司法、執法和社會四層次的治理對策,以期兩岸四地能夠實現共同治理和有效打擊跨境網絡犯罪的局面。
注釋:
跨境有組織犯罪是指整個犯罪行為或過程跨越多個國家,這里提到的跨境專指跨越大陸、港、澳、臺的有組織犯罪。
于志剛.“信息化跨國犯罪”時代與《網絡犯罪公約》的中國取舍.法學論壇.2013(2).
謝波、蘇毅.網絡取證的困境與出路.科技與法律.2007.
參考文獻:
[1]景亞南.論網絡技術與設備安全管理規范——以防控網絡犯罪為視角.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徐嵩.基于社會工程學和蜜罐技術的跨境網絡犯罪打擊策略研究.遼寧警專學報.2013(1).
[3]熊安邦、呂楊.海峽兩岸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打擊與防范.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2).
[4]龍宗智、夏黎陽.中國刑事證據規則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
[5]邢桂枝.論跨國網絡犯罪刑事司法協助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