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 熊宏瑋 黃煒 高鷹
摘要:當前,隨著稅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營改增”工作全面到位,地稅系統迎來了全新的挑戰。直面困難、創新求變、加快地稅部門人力資源轉型,是當前地稅系統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分析“營改增”對地稅部門的主要影響入手,嘗試著提出了幾點“營改增”后加快人力資源轉型的有關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地稅部門;人力資源轉型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2
2015年3月18日下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方案,明確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隨著“營改增”試水的成功和稅制改革步伐的快速推進,可以預見的局面將是:對地稅貢獻突出、影響深遠的主體稅種之一的營業稅將結束輝煌、成為歷史,地稅系統不得不接受全新的挑戰,面臨重構業務、重建隊伍、重塑形象的“二次創業”。因此,剖析"營改增"對地稅部門的影響、探討地稅部門人力資源轉型,是當前地稅系統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營改增”對地稅部門的主要不良影響分析
(一)地稅收入明顯減少,人力資源相對過剩
2016年,在前期試點取得積極成效的基礎上,“營改增”將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全面推開,進一步較大減輕企業稅負,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發揮重要作用。 “營改增”后,全年減稅將達到5000億,地方稅務部門組織收入將會明顯減少。以南昌市近十年數據為例,營業稅占全市地稅稅收平均比重為25.16%,近三年來,營業稅占整個稅收收入平均比重更是高達38.25%。其中,營業稅占稅收收入最高的稅務所比重為78.34%,占最低的稅務所比重為5.52%。不難看出,全面“營改增”后,對基層稅務所的稅收收入將會帶來巨大影響,不管是農村稅務分局(所),還是城鎮稅務分局(所),都會出現稅收收入的大幅度減少,尤其是對于一些無固定稅源的偏遠農村稅務部門來說,稅務收入的“斷崖式”下跌將直接導致稅務人員職能喪失,造成人力資源相對過剩局面,直接沖擊現存的四級行政征管系統。
(二)稅源監控管理乏力、漏征漏管風險增大
營業稅作為地方稅源的主體和支柱,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對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性、收入的穩定性、管理的可控性以及對相關稅種的帶動性等等,都是其他地方稅種所無法比擬的。一旦改為增值稅征收,地方稅收入將面臨多種不利因素。“營改增”后,根據政策規定,新增企業的企業所得稅變為國稅征管將失去新的成長空間。如此一來,企業所得稅日益萎縮,造成地稅部門“以票控稅”征管模式將失去功效。同時,納稅人通過在國稅取得增值發票將無視地稅管理,尤其是零散納稅人,將會有意無意地避開申報地方稅費這一環節。由于營業稅種消失,地稅部門征管工作失去強有力的抓手,隨營業稅附征城建稅、個人所得稅、教育附加稅、水利建設基金及代征政府性基金等地稅收入改用增值稅發票,能否繳納足額,加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綜合治稅水平和納稅人納稅意識的高下,地稅部門無法從源頭進行監控。主體稅源的帶動作用基本缺失,導致漏征漏管風險增大,地稅單位組織收入的職能進一步被弱化。
(三)地稅征管職能弱化、社會影響對應下降
“營改增”后,隨著地稅部門收入的大幅減少,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地稅機構將進一步裁減。一旦農村征管機構收縮,稅收管理人員大部分將集中到城鎮,稅收征管不可避免地形成“放羊式”管理局面。在這種相對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稅務機關自然難以采用現代化的稅源管理措施。一方面,人員的過分集中,造成基層征管人員和納稅人直接接觸的機會大大減少,農村稅收征管相對處于邊緣化狀態,地稅部門對農村地區的影響力極大下降。另一方面,“營改增”后,過去二人或多人管一個鄉鎮逐步變成一人管一個鄉鎮,甚至于一人管多個鄉鎮,稅收執法力量將會變得非常單薄。同時,營業稅的征管最能體現、展示和檢驗地稅干部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多年來,地稅在營業稅征收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涌現出大批優秀人才,一旦該平臺消失,既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費,也使地稅失去與納稅人聯系的主要紐帶,影響地稅在社會和納稅人當中的地位。
(四)地稅干部信心受挫、員工隊伍出現波動
全面施行“營改增”導致地稅部門征收的地方財力顯著下降。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少數縣地稅機關征收的縣鄉級財力直接縮減高達30%以上、間接縮減31%以上,地稅部門在地方黨委政府中間的話語權不可避免地減弱,系統內不同程度地出現“地位下降被邊緣化”、“未來命運前途堪憂”、“個人才華將難以施展”、“社會價值大幅減弱等負面情緒”,或將給地稅干部的自信心帶來較大打擊,容易造成思想波動,影響地稅干部隊伍的穩定。同時,全面“營改增”后,地稅征管工作失去強有力的措施保障,進一步加大了管理難度和風險,加上地稅員工人員年齡結構趨于老化、部分人員產生迷茫心理等不利因素,也給地稅部門干部職工隊伍穩定帶來了新的挑戰。
二、“營改增”后地稅部門人力資源轉型的相關思考建議
(一)診斷地稅部門人力資源,查找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地稅系統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推進,地稅部門工作人員的政治待遇、工資及福利待遇等各個方面有了較大提高。同時,通過公務員考試招考錄取,充實了一批大專、本科學歷人才,學歷結構有了一定改善。營改增后,鑒于地稅部門人力資源相對過剩局面的出現,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完善顯得更加重要。地稅系統各單位通過對本部門人才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診斷,查找出自身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推進人力資源發展完善提供相關依據。著重分析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任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紕漏,著力探究地稅干部教育培訓、考核評價、選拔任用、競爭上崗及公開招聘等方面的有效做法,積極打造人才交流平臺,為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拓展新的空間,為選人用人擴大思維視野。
(二)借鑒HR轉型的核心思想,制定人力資源管理戰略
HR轉型核心思想要求實施多元化人才開發,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配置優化,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開發效益。以此為依據,地稅部門首先要樹立開放的全方位人力資源觀念,根據本單位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建設目標任務,培養適應地稅發展需要的多方位、多層次人才。積極推進多元化人才開發戰略,使人才數量、素質、結構、布局等與自身發展需求相適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構建健全人才選用和競爭激烈機制,加大干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性競爭氛圍,逐步實施“按知識付酬”、“按貢獻付酬”的福利分配措施,發揮地稅部門人力資源最大效益。建立健全人才流動機制,理順機關部門與征收單位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的關系,制定切實有效的系統內部人才流動管理辦法,促進人才合理、安全流動。
(三)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明確組織成員職責劃分
用好地稅系統內現有人才是地稅部門人力資源轉型的關鍵所在。據有關專家測算:培養人才成本最高,引進人才成本居中,用好人才成本最低。更為重要的是,用好人才的同時,還能夠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盤活并留住人才。因此,地稅部門必須花大力氣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結構,通過明確組織成員職責劃分等有效舉措,做好人才使用安排,從本部門實際出發,竭盡所能用好現有人才。一是充分調動地稅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對優秀人才大膽使用,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加大他們身上的責任,發揮他們在關鍵崗位的關鍵作用,做到人盡其才,才責一致。二是靈活使用,合理安排,化解用非所學難題。對少數在機關發揮不了自身特長的地稅工作人員,要敢于突破體制障礙,通過采用恰當形式進行安排,使這些人才流動到征收單位等合適崗位,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做到才盡其用,用其所學。
(四)創新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設計,提升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
首先,優化地稅部門組織結構,明確地稅單位的組織結構和部門職責,明確具體崗位職責和匯報關系。
其次,設計運用科學、有效、量化、可操作的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的指標與地稅部門的目標密切相連,績效考核結果與薪酬體系及員工的晉升、培訓、降職、淘汰及職業發展掛鉤。
再次,設計完整合理的薪酬體系,建立科學標準的薪酬體系(薪酬構成、比率等),薪酬體系與績效考核體系掛鉤。
最后,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功能,建立人員招聘、培訓、考核、獎懲等流程體系,不斷提升地稅系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專業水平,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工作能力,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華珍.淺析關于基層稅務局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與思考[J].管理學家,2014(8).
[2]汪俊秀.“雙因素理論”視角:稅務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J].財貿研究,2006(4).
[3]王家輝.精細化管理在地稅系統稅源管理的應用研究[J].活力,2010(1).
[4]榮艷波.地稅系統公務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