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新常態,走向更為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道路。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較多的難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盡快實現民營企業的轉型,提高民營企業的綜合實力,以適應經濟的新常態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民營企業;難題;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 F276.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2
民營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中堅力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民營企業的規模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不過大部分的民營企業仍然屬于弱質企業,轉型難度較大。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逐漸被取締,走向更為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道路。經濟新常態對于社會經濟有了更嚴苛的要求,為了適應經濟的新常態發展,民營企業必須盡快進行轉型,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實現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民營企業所遇到的難題
我國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在轉型時都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難題,導致難以與經濟新常態發展相匹配,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原因導致民營企業與經濟新常態發展無法匹配
就我國民營企業而言,自身多方面的因素都導致其難以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民營企業的管理理念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我國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都是個人或團體白手起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漸擴大規模,企業管理觀念較為落后。一旦發生了勞務糾紛,企業往往不太愿意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對企業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②民營企業的管理結構不太健全。管理模式大多數為家族式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使得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未分開,通常企業主有著較大的權利,能夠直接做出一些重大的決策,對于企業的轉型造成一定的阻礙。③民營企業通常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就目前情況而言,大部分的民營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產品價格較為低廉,且缺乏附加值。企業難以打造一個固定的品牌,通常以廉價的勞動力來占領市場。④民營企業缺乏優秀的人才。民營企業建立之初,企業主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通常會壓縮人力成本。現如今,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企業規模在在不斷擴充,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不過,相對于外資或者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福利待遇缺乏競爭力,難以吸引一些高端人才的加入。
2.融資困難導致民營企業與經濟新常態發展無法匹配
對于民營企業而言,融資難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主要包括2個方面的原因:①民營企業的規模通常不大,且資產的擔保值不高,自身的負債的能力較弱。加上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都處于產業鏈的下游,產業較為地段,自身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使得企業抗風險的能力較差,所以金融機構往往不樂于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②由于我國相關政策的影響,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更樂于為國有企業提供貸款,使得一些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失去了融資的渠道,融資較為困難,最終可能面臨破產。現階段,市場環境一直在發生變化,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融資難問題一直都存在,很難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加上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提升,使得民營企業的發展道路越來越艱巨。
二、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民營企業轉型發展的對策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之下,我國的經濟正處于上升期的合理減速,經濟結構在不斷的調整和優化,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民營企業將會被市場所淘汰。為了能夠與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相匹配,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
1.民營企業必須樹立先進的經營理念
現如今,企業面臨著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為改變企業發展難的局面,首先必須要樹立先進的經營理念,對于其他企業的優秀經驗理念要予以借鑒,強化自身的市場競爭意識,對于市場環境要有充分的認知,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需要改變以往以低價勞動力來占領市場的觀念,轉變為高附加值的競爭。而對于技術層面,要主張自主原創,而不是一味的模仿,突出自身產品的獨特性,慢慢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民營企業不僅僅要提升自身的經濟競爭實力,同時也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嚴格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另外,還可以與同行業的其他的企業攜手,共同推動責任競爭標準的制定,共同為行業的規范化經營做出自己的貢獻。
2.民營企業必須加大人才戰略的實施力度
二十一世紀最為寶貴的資源便是人才,為了實現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必須要有優秀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經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不過,在發展的同時,卻受到了不少的制約,其中人才匱乏就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大部分的民營企業的企業主自身素質不高,且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以及高端的技術人才。民營企業必須盡快解決這一難題,加大人才戰略的實施力度,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首先,要提升企業主的綜合素質。對于民營企業而言,企業主具有把舵的作用,提升企業主的綜合素質對于企業日后的經營法相有著重要的意義。企業主必須具備先進的法治思維,以及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其次,招納大批量的高端人才。民營企業必須要完善當前的福利待遇結構,制定合理的職位晉升空間,給予員工人性化的關懷,從而吸引和留住高端的人才加入,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3.民營企業必須具備現代化的品牌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產品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也越加理性,以往的“價格偏好”慢慢轉變為“品牌偏好”。通常情況來說,民營企業在剛發展之際,主要是以價格優勢來占領市場份額,從而獲取一定的利益。不過,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之下,市場越來越多元化,以往的價格戰逐漸被市場所淘汰。企業一定要具備現代化的品牌意識,讓廣大的消費者能夠了解產品背后的品牌內涵,這樣才能夠吸引廣大的消費者,成功的占領市場份額。當企業成功的打造了自身的品牌之后,還需要對品牌進行維護和管理,提高自身名牌的知名度以及美譽度,這能推動市場的進一步開拓。除此以外,在打造企業品牌效應的同時,民營企業還需要進行內部誠信的建設,樹立一個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任和好感。
4.民營企業必須采用新穎的科技平臺
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使得企業一定要重視產品的市場關注度,引入新穎的科技平臺。只有具備了新型的技術以及可靠的產品質量,才能夠保障企業長期的發展。采用新穎的科技平臺,能夠提升企業產品的關注度,從而加強企業的競爭實力。現如今,互聯網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為個人與企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各個行業的運作離不開互聯網這一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民營企業需要具備先進的意識,加大對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平臺的使用,讓廣大的消費者通過互聯了解到自身的產品,并拓展便捷的互聯網購買渠道,從而增加產品的銷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民營企業遇到了前所有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轉而走向更為科學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民營企業必須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國內外其他優秀企業的轉型經驗,不斷的調整和完善內部的管理方式,樹立現代化的品牌意識,與同行業的企業聯手,建立抱團式的合作機制,從而順利的實行企業的轉型,以適應經濟的新常態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勤,孟泉,李倩.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勞動關系風險預測研究——基于245家企業調查數據[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11).
[2]宋衍濤,任語鄢,劉寶芬.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研究——以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為分析視角[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6(1).
[3]張志超.創新和轉型升級是傳統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以河南森源集團公司為例[J].中國市場,2015(29).
[4]于小光.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9).
作者簡介:陳 輝(1980-),男,上海人,大學本科,工作單位:上海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