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躍
實踐活動是兒童發展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使學生 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創設情境,喚起“實踐”的愿望
情境的創設,在于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開設“小小商店”,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開展活動。如拿1元錢買一塊單價是5角的橡皮,售貨員應該找錢?怎樣找最快?并讓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懂得怎樣花錢。這樣,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顧客”和“售貨員”互相進行計算交流,運用了學生學過的加減法簡單計算,運用了人民幣的換算。整個活動學生十分投入,趣味性濃礙,實踐性強。這樣對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面值,角幣與元幣之間的進率等問題非常有效。
二、在操作中,讓學生增強實踐的意識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等因素積極創設條件,變教師的“演示”為學生的“操作”,要幫助學生激活必要的知識與經驗,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抽象為數學知識。要多讓學生開展“擺一擺、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估一估、說一說”等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調動多種感官協調發揮作用,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展思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如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設計以下探究性實踐活動:(1)置疑引趣,怎樣求出這張長方形的面積呢?(2)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單位擺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既不準確,又不能適用于現實生活,能否探索出一種既簡捷又科學的計算方法?(3)探究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運用這些材料自己動手實驗,完成實驗報告。
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經過獨立思考,展開想象,由“全部鋪滿”到“只擺幾個”,就能想出全部鋪滿以后有多少面積單位,再到“只量長和寬,再用長乘寬求面積”這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一想、擺一擺、說一說、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發現長方形長和寬所含厘米數與面積單位個數的關系,進而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即從實際操作的層面,過渡到用思維去把握對象,體現了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
三、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生活技能
1.科技館有三種參觀門票,成人票每人每張20元,學生票每人每張10元,團體票(30人以上)每人每張15元。學校要組織25名教師和205名學生去參觀。請為學校設計一個花錢最少的購票方案。課后要求學生4~6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他們在相互交流、不斷調整方案的基礎上,得出讓5名學生和25名老師去買團體票的最優方案。應用性實踐作業的訓練,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樂趣。
2.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我設計了這樣的探究題:用一根16厘米長的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邊長為整厘米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它們的周長一樣嗎?它們面積怎樣?分別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根據以上的表格,我發現的規律是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四、課后延伸,挖掘生活素材,指導嘗試實踐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際、實踐能力,僅僅有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學生生活中的大量數學信息,轉化成學生樂于參與的數學實踐活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參加一些嘗試性的實踐活動,從而收集、積累生活中的知識,注重對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化加工,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融合起來例如,教學《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后,可要求學生設計自己小臥室裝修的費用問題.讓他們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摸索,預算臥室裝修費用必須知道哪些數據,經過哪些步驟.通過個人摸索、生生合作、教師指導,學生懂得預算裝修費用需要經過四個步驟:1.先測量相關數據;2.估算出房屋裝修面積;3.摸清裝修材料價格;4.運用“單價×面積=總價”的數量關系式預算裝修費用.只有讓學生多做有創意的實踐作業,多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培養強烈的應用數學的意識,使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距離在學生心目中大大縮短。
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后,超市想把12盒牛奶包成一包,進行促銷,請你設計幾種不同的包裝方式,你認為哪種方式最好?通過這一活動,學生認識到,通常情況下表面積越小越好,越省材料。通過學習使學生真正經歷、感受、探索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應用的整個過程,將學生的實踐操作內化為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源泉。通過實踐,可使學生直接體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等活動,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為此,教師不僅要注意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