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軍
摘 要:面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法指導,采取不同的組織教學。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總是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滲透以下學法指導,收到良好的效果。應該做到:善于聯想、比喻;長于對照、比較;巧于指導;勤于記憶;精于總結。
關鍵詞:學法指導;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效率學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是在教師指導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學習經驗。學法指導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會學”知識,最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學習再生能力。進而達到使學生終生受益的目的。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化學學科知識特點、規律、要求,有意識地滲透各種有學科性、實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的學法指導,融課堂教學與學法指導為一體,才能使學生在理解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學科的學習方法,也才能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達到“授人以漁”的境界。在將近十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中,筆者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滲透了學法指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面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法指導
我校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普通高級中學,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只有采取不同的學法指導,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課堂教學作為教學過程中一個關鍵階段,其效果好壞基本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欲望和認識。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適應學生感到學習滿足求知欲的一種快樂,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艱苦勞動。學習過程中不應伴隨任何一種外部精神壓力。處于輕松、快樂狀態下的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最利于激發一個人的超強記憶力,這時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維力最強,學習效果也因而最好。因此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新奇愉悅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多一些“興奮劑”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學生總的來說,他們的基礎差,學習興趣較差,學習習慣較差,對化學實驗興趣較濃,應指導學生進行課堂實驗、課外實驗、課外家庭實驗,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知識,也提高了操作技術、動手能力。雖然動手做實驗消耗時間較長,但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收到較好效果。對普通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基礎好,對他們基本采取:一半時間用于自主學習,一半時間指導他們如何自主學習,這樣的安排能夠讓他們拓展知識范圍,收到較好效果。
二、面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組織進行教學
再好的學法指導,學生的思想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不是一個好的學法指導。面對自己每年接觸的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組織進行教學。內化學生情感,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學生聽課時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老師只有信賴學生才能贏得學生,老師學生間只有人格上平等,情感上相容后,學生才能消除各種心理障礙。教師應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各自特征,對基礎薄弱,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要持久地向他們傾注愛心。要讓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調,飽滿的熱情,自始至終地充滿整個課堂,灑向每一個角落,讓學生置身于溫暖的氛圍,領略到學習的快感。這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樂學、善學、好學。
三、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總是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滲透學法指導,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善于聯想、比喻。如果把聯想、比喻巧妙地應用于化學授課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元素組成單質,為什么它們的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時,書上說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怎樣理解呢?我們要吧讓學生聯想到宏觀世界,可以采取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磚,把石墨和金剛石比喻成用磚蓋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磚,但用不同的方式蓋成的建筑物其外觀形狀,排列方式不同,牢固程度就可能存在很大差異。用類似這樣的聯想和比喻,就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理解,掌握許多肉眼看不到摸不著的微觀世界的認識,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長于對照、比較。教會他們學會對照、比較。對照是把相互間彼此有聯系的但又各不相同事物進行對照、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比是人們認識事物,感知事物的重要思維方法。在化學授課中適時地指導學生學會用對比方法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有的放矢地聯系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點、相異點、聯系點,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時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三)巧于矯正指導法。是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指導,這種方法最適合在課堂提問與訂正作業及測試試卷環節中應用。矯正要做到有及時性、針對性、實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生進行測試后,總是沒有超過幾小時地對試卷進行評閱,然后及時發放、評講。
(四)勤于記憶。記憶是掌握知識的重要和必要手段,也是形成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因素。基本知識的記憶直接影響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化學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必須牢牢記住,哪些知識不必記憶。
(五)精于總結。讀書要由“從薄到厚”再到“從厚到薄”。化學課本中的知識,學生普遍感到繁雜難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各章節講完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把瑣碎的知識點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發揮作用,取得實效。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十分重要。學習方法一旦被學生掌握應用,不但教學效果比較良好,而且學生也將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