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亮
續助提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聯系起來的一條紐帶。然而,當前初中數學作業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內容、形式的單一,動手操作題偏少,設計的不合理,作業量大……學生通常只得在“題海”里反復訓練才有可能掌握知識;,無法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人的發展,希望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釋、合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在作業中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鑒于此,本人教學中就續助提升環節中探索數學學科有效訓練的研究進行了一點探索.
探索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初中數學續助提升的標準、設計有效續助提升的策略、方法及途徑、實施續助提升的措施,確保續助提升的有效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通過探索續助提升,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成學生愛學習的學習的態度,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數學的素養。督促自己進一步樹立先進的課程觀、教學觀,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為使自己成為有目標、有策略、有行動、有成效的專業化發展型教師而努力。
一、主要研究問題的解決和實施的效果
1.主要研究問題:續助提升無效的原因的研究
經調查分析得出學生續助提升無效的原因大致可概括為如下幾方面:
(1)續助提升無針對性。即續助提升內容與課堂內容不一致,或者于一個新知識點,例題講解太淺或太深,而與續助提升難度不一致。
續助提升針對性不強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認為課堂上學了無用,盡管上課很認真,但回家續助提升還是不會做,最終導致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都產生問題。
(2)續助提升重復內容多、量大、隨意。許多老師在設計和布置續助提升時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意圖,只是把選擇到的幾本習題冊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上講到哪,做到哪,教師沒有提前每道題作答案、把關;有時對續助提升的具體內容,教師自己也不太清楚。這種隨意、盲目、重復、一刀切的續助提升多半是沒有效果的,這種題海戰術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甚至讓學生厭惡和反感,失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3)續助提升缺少層次。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都做一樣的作業,好的同學“吃不飽”,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基礎差的學生卻因為太難而對作業喪失信心。
(4)續助提升題材不新,背景內容陳舊,也會影響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5)上課有沒聽懂的地方,無從下筆。有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或不懂學習方法的學生,不會模仿例題做續助提升,盲目亂作。
(6)續助提升形式單一,缺少實踐性、可操作性內容,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7)續助提升不能及時反饋,具體評價,也會打擊學生做續助提升的積極性,影響續助提升的有效性。
2.解決和實施的效果:初步形成了初中數學續助提升有效的標準
(1)續助提升具有針對性。續助提升要有針對性不是一句口號,教師要下苦功,要持之以恒,每一天,從上新課到復習課都要精心設計續助提升,續助提升要緊密結合課堂內容和生活實際。絕不多做重復多余訓練,也不漏做課堂上講過的須回家鞏固的練習。
(2)續助提升具有實踐性。《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理念的實施,數學續助提升也可以不再單一:首先,可以設計實踐性、探究性續助提升,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生活的大課堂,參觀訪問,結合課堂,嘗試探索,并使自己的探索成果能服務社會。
(3)續助提升具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續助提升盡量要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
(4)續助提升具有層次性。無論是布置續助提升還是續助提升評價都應體現層次性。我把每天續助提升都進行分層,基本上分為三個層次:A 基礎題,要求人人做;B 中難度題,要求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同學做。C 拓展題:只有“優秀生”做。不管是哪一層次的學生,只要他完成該完成的續助提升,都給予肯定,尤其是表揚那些敢于挑戰高一層次續助提升的同學。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
(5)續助提升形式具有多樣性。續助提升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合理安排。
①小測驗形式。適宜于上新課時的課堂練習,少數幾道題,這種形式能當場檢驗學生課堂有無認真學習,只要本節課認真學習的都有機會贏得高分,讓“后進生生”也有機會體驗成功。
②專題訓練形式。適宜于階段復習時,這種續助提升要安排在教師的專題復習課之后,對幫助學生鞏固重點、難點效果明顯。
③小試卷形式。小試卷形式的續助提升題目精,便于反饋,對于及時糾錯,激發學生的興趣很有幫助,也有利于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并為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提供依據。
通過優化續助提升設計,進一步促進了教學,學生的進步十分明顯,我所任教的九年(7)班數學學科一直保持平行班級中前茅、合格率幾乎100%、優秀率更是遙遙領先的優異成績,更關鍵是學生對學習數學更加自信。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比原來有很大的減輕。
因為續助提升的有效性提高,減輕了學生負擔,學生做續助提升的態度也認真多了,積極性提高了,由于續助提升評價的詳細到位、及時,學生續助提升中弄虛作假的現象減少很多,續助提升的正確率提高了,學生漸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存在的問題或可以繼續研究的問題
有如下幾個問題需要繼續研究
1.如何更好地吸引全體學生做數學續助提升的興趣。盡管教師們想方設法設計更有效的續助提升,但依然少部分學生續助提升態度不夠認真。
2.有效數學續助提升的更準確的標準是什么,怎樣的續助提升才更高效。
3.如何更快、更細地反饋作續助提升。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續助提升的積極性。
4.在優化續助提升設計時,教師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如何減輕教師的負擔。
三、在研究過程中的收獲和反思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通過“續助提升”探索數學學科有效訓練的研究”將會被越來越多的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如何更好的設計出有效的初中數學續助提升、什么樣的數學續助提升才最有效等課題將有待于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之,我相信通過優化初中數學續助提升的設計,數學續助提升的有效性將大大提高,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學生做續助提升的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將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