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仙
【摘要】在低年級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訓練并且做到循序漸進,在寫話中嘗試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表達,進行習作引路訓練,使學生輕松、快樂地學會如何“說”,初步掌握關(guān)注生活、積累素材、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fā)習作的興趣,為將來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說話訓練 積累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87-01
花兒為春天的綻放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養(yǎng)分儲備,最終含蕊吐蕾,綻放出燦爛的笑臉。而低年級的寫話訓練又何嘗不是為將來的美文所做的深厚儲備呢?在新課程改革教學中,我努力以《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寫作教學應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為準則,在一至三年級的寫話中嘗試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能充滿個性和真情實感的表達。
一、“說”是寫話的“根本”
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彼季S是語言的內(nèi)在基礎(chǔ),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在的體現(xiàn)或反映,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密切聯(lián)系。話,是用口“寫”出來的文章,而文章是用筆“說”出來的話,說話和寫文章是語言表達的兩種形式,同時也是思維的表達形式。學生的語言大多是在生活中習得的不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應該引導他們把所讀過的課外讀物及教科書上的語言融入自己的語言表達中,厚積而薄發(fā),成為自己的語言材料。
在一至三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再由這句話拓展開來。例如,在上人教版一年級漢語拼音第3課時,本課的插圖上畫的是一匹馬馱著一口袋米在奔跑??擅状┝?,它卻沒發(fā)覺。一只小兔在后面追趕。我先讓學生拼讀并讀準“馬”、“大米”、“兔子”這三個詞。接著讓學生自己選用其中一個詞說一個句子。有的孩子說“小馬馱著一袋大米”;有的孩子說“兔子在追小馬”。實際上這么一說,已經(jīng)把這幅插圖的大意概括出來了。順適,我緊接著讓學生注意觀察細節(jié)部分。從“馬背上的米袋漏了,可它卻還繼續(xù)跑著?!蓖茢喑鲂●R不知道米漏了;從“兔子追得滿頭大汗”推想出小兔此時著急的心情,再想象它有可能說的話,孩子們一聯(lián)系起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的合情合理。最后,我提示學生試著編成故事,加上故事的起因。孩子們說的欲望非常強烈,說法異彩紛呈。就這樣,他們不知不覺中已把一幅圖具體化為一個故事了。
二、積累素材是“枝葉”
冰心在《名家作文語錄》中說到:“遇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就三言兩語歪歪斜斜地抄在筆記本上,這樣做慣了,又是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也都三言兩語歪歪斜斜地寫上去。日子多了,寫下來的東西也有相當?shù)臄?shù)量。”而作為低年級教師——孩子們的啟蒙老師,更應當激發(fā)他們寫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生活無處不在。隨時隨地,看見一個景物,經(jīng)歷一件趣事,都是很好的寫話素材。比如,上學路上看到的一棵蒼耳,飛入課堂的一只鴿子,可以是寫的素材;到鄉(xiāng)下奶奶家挖竹筍,或是跟父母一起逛街、逛公園,也可以成為訓練的材料。
在一年級第一學期學完所有的漢語拼音后,可以開始寫一句話的練習。學生用拼音試著寫出自己每天最想說的一句話,鼓勵能力強的孩子多寫幾句。一天一句話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這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拼音知識,也播下了寫作的種子。
第二學期開始進行看圖寫話練習。這項練習每周一次,所看的圖來自剪帖畫(舊課本——語文、數(shù)學、音樂等書上的插圖),也可以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并把它寫下來。每周開設(shè)一節(jié)寫話點評課,這節(jié)課是雷打不動的,也是學生最為盼望的一節(jié)課。通過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寫的話,讓學生感受到原來自己可以寫這么好。特別是當學困生的習作,看起來錯別字連篇,標點也錯誤百出,可是被老師一讀,分明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習作。這也激發(fā)了學困生的自信與寫話興趣。這樣,連學習基礎(chǔ)較薄弱的學生也能有成功的體驗。在一次寫話點評課中,仰恩同學寫他與爸爸下象棋時,他輸了,被爸爸打得落花流水。當時要講評時,我特別告訴學生:“‘落花流水這個詞用得真好!”同時,還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想不到在一次單元測試中的看圖寫話中,好幾個孩子都不約而同恰當?shù)赜蒙狭恕奥浠魉薄N蚁耄龆魍瑢W當時寫時或許是自己積累運用上的,或許是在家長的指導下用上的。不過這都沒關(guān)系,最起碼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其他孩子也學會如何運用好詞佳句。難怪家長們反映說,孩子們特別喜歡寫話。這不,今天剛點評完,他們就跟父母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想好下一次要寫什么內(nèi)容了。”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醞釀,學生的寫話勁頭更足了。
二年級時在一年級的基礎(chǔ)上開始寫生活化周記,把選題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由學生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細心觀察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寫話主題。例如舒悅寫的《蚊子》“今天晚上,我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每當我快要睡著的時候,它總是繞著我的耳邊“嗡嗡嗡”地直叫,好像直升飛機在空中快降落的樣子,真煩人。電燈一亮,它知道我要打死它,就立刻飛到陰暗的地方藏起來了,讓我怎么也找不到。等我睡得又香又甜的時候 ,它就又嗡嗡嗡地飛過來,肯定在想:這個小孩子細皮嫩肉,一定香甜可口。于是就深深地吸了我好幾口。等我早晨起床時,臉上長了好幾個大“豆豆”,癢死我了。我想:“一定是昨天那位‘不速之客干的好事?!毙∨笥?,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它——就是令人討厭的蚊子。”想不到,連蚊子也成了孩子們的寫話內(nèi)容。文婷的《我的小陽臺》 “我家的小陽臺是很小,但是我們一家四口坐得下。我家的小陽臺真好!”用樸素的語言寫出了對家的愛。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每篇周記是一個鮮活的思想,每篇周記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每篇周記能躍動著個性的靈光。
三、激發(fā)習作“內(nèi)驅(qū)力”
另外,還通過各種渠道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如在家長會時讀優(yōu)秀周記,或在班級群曬一曬,讓大家學習效仿。
上三年級了,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選擇素材。這時除了寫周記外,又添了小組輪流日記,增加寫話密度。同時結(jié)合教材中的習作練筆、集體活動、突發(fā)事件等進行素材選擇的指導。往往頭一天的雷雨、同學的爭吵、學校的競賽活動等,第二天已在學生的輪流日記上了。同事驚訝于我班學生的反應之快,笑稱:“這簡直成了新聞播報中心了!”而每周一次的周記點評課也成了學生熱切盼望的課,前一次周記交流成為誘發(fā)下一次寫作欲望的源泉,一篇篇充滿童趣,對生活的真實記錄的習作隨手拈來?!?2.8”沙縣小吃節(jié)時,有對人們品嘗天南海北的名小吃時的熱鬧情景的描寫;凌藍觀看央視“同一首歌”現(xiàn)場演出的《與明星的一次親密接觸》中“全場的熒光棒都在舞動,猶如五彩的燈海翻動著歡樂的浪花,全場都沸騰了?!弊屛覀冋媲械馗惺艿饺藗兊臍g樂。文東的《滅鼠記》,曦盈的《逛超市》……就這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一點一滴激勵學生的習作興趣。
我想孩子們經(jīng)過三年的習作引路訓練,他們輕松、快樂地學會了如何“說”,初步掌握發(fā)現(xiàn)素材、積累素材、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fā)習作的興趣,為將來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這將是——根深葉茂花更艷。愿孩子們在今后的寫作園地中抽枝展葉,開出最美的花兒!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1
[2]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