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護理干預在剖宮產產婦術后出血的應用和效果。方法 選取5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在剖宮產前后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在平均住院時間、術后出血量及滿意度的相關數據清況。結果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和產后24 h 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產婦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剖宮產產婦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產婦術后出血量,減少產婦住院時間,提高產婦滿意度,提高產婦術后質量,值得在產婦術后護理中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剖宮產;產后出血;滿意度
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在胎兒分娩出后24 h內陰道出血量超過500 ml,是產科較為常見且嚴重的一種并發癥[1]。隨著我國這些年來產婦選擇剖宮產的比例逐步增加,剖宮產術后出血也隨之增加[2],因此,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剖宮產術后出血產婦進行優質護理,保障產婦的術后質量和生命安全成為醫護人員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護理干預在剖宮產產婦術后術后出血的應用和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 年6月~2016年4 月收治70例剖宮產婦女,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年齡25~38 歲,平均年齡(29.8±4.7)歲,孕周36~40 w,平均孕周(38.2±1.4)w;對照組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28.7±5.2)歲,孕周36~41 w,平均孕周(38.7±1.5)w。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密切觀察產婦的出血情況,并注意調理休養產婦。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挑選專業和經驗豐富、護理能力強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制定詳細護理流程進行護理。
1.2.1產前護理 加強對產婦心理溝通,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并對其詳細講解剖宮產術前術后流程及注意事項。
1.2.2產時護理 做好產婦手術前的相關準備以及新生兒急救準備,對產婦進行指導配合方法,并在分娩過程中進行一對一助產護理,及時疏導產婦恐懼、焦躁的情緒,增強其信心,積極配合手術。
1.2.3產后護理 ①術后保持躺臥姿勢,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②產婦術后因腸蠕動減慢,腸道功能受到抑制,因此應嚴禁進食。③在產婦的腹部放置沙袋,以減少剖宮產術切口的滲血,使切口盡快恢復。④幫助產婦在出血較少的情況進行適量活動,促進傷口的愈合,并防止腸粘連。⑤根據產婦的恢復狀況,對其制定飲食指導,以及運動指導,失血過多的產婦多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根據體力恢復狀況循序漸進,制定嬰兒的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手把手指導。⑥術后,產婦的體位受到限制,傷口疼痛等因素將影響患者情緒,護理人員需要與產婦家屬進行溝通,關心產婦以緩解其緊張情緒,增加產婦對護理的配合度,并盡快進入母親角色,建立母子感情[3,4]。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平均住院時間、出血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與比較;在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采取問卷方式,對各項進行評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字2檢驗,P<0.05 表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和產后24 h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和產后24 h出血量為(4.12±1.22)d、(218.45±19.64)ml,顯著低于對照組(6.88±1.54)d、(352.31±28.47)ml,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35例產婦中,非常滿意26例(74.29%),滿意7例(20.00%),不滿意2例(5.71%),護理滿意度為(94.29%);對照組35例產婦中,非常滿意15例(42.86%),滿意11例(31.43%),不滿意8例(22.86%),滿意度為(74.29%),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選擇剖宮產手術分娩的產婦越來越多,而剖宮產術后引起產婦出血也較為常見,為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在術后24 h內出血量超過500 ml,且出現血壓、心率異常變化癥狀,表明產婦出現出血癥狀。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主要由于由子宮破裂、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及凝血機制障礙等因素引發的[5]。產婦在分娩后因產后出血引起情緒緊張,嚴重者會出現產后抑郁癥,易導致腹部切口痊愈慢[6]。因此在生成過程中對產婦采用護理干預手段,加強對產婦進行心理輔導、飲食調節和健康教育對減少術后出血具有重要意義。
在護理前后對產婦采取護理干預,通過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能有效預防產后出血篇[7];護理過程中,可通過按摩子宮、刺激乳頭等方式來促進宮縮,減少術后出血,若已經出現出血現象,則可給予產婦適量的宮縮劑,并加強了對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的監測以及子宮收縮、陰道出血狀況的觀察,能夠與第一時間發現異常,并給予處理[8],同時對出院產婦進行滿意度調查,通過滿意度的調查能促進護理人員進行嚴謹的護理,提升護理質量。研究發現,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和產后24 h出血量為(4.12±1.22)d、(218.45±19.64)ml,顯著低于對照組(6.88±1.54)d、(352.31±28.47)ml,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而觀察組產婦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可有效減少剖宮產術產婦平均住院時間和術后24 h出血量,減輕傷口疼痛感,促進或恢產婦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產婦術后出血量,減少產婦住院時間,提高產婦滿意度,提高產婦術后質量,值得在產婦術后護理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陳郁蔥,潘琰梨,李映桃,等.預防剖宮產術后產后出血的護理干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6):2808-2809.
[2]韓紅玉.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3(10):17-18.
[3]王宣娜.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6∶5481-5484.
[4]黎淑君,黎曉寧.個性化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14∶136-138.
[5]陳新春.剖宮產術后出血和感染的預防及護理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10):53.
[6]梁玉華.產后出血32例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9):1381-1382.
[7]姜瑛.1 例剖宮產術后內出血合并患者的整體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4):358-359.
[8]馮憲凌.剖宮產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370-137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