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榮榮
課外作業是教師設計的,由學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種學習任務,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對于鞏固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次作業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及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著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低年級的課外作業就是口頭作業,作為一線老師,我和大部分低年級數學老師一樣,對于如何布置出有效的口頭作業一直在探索。
一、低年級數學口頭作業應該是玩味的、競賽的、充分“說”的作業
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會很長,絕大部分的孩子沒有自制力、沒有自我管理能力,他們天性好玩。而低年級的孩子對于孩子之間的比賽相當感興趣,老師或家長一句夸獎的話都能讓他們高興半天。結合低年級孩子的特征,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設計作業。
1.玩味型作業
兒童天性好玩,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把一些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成玩味題,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感覺學和玩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業時,老師可讓學生回家和家長排排隊,看看誰最高誰最矮;布置“前后、左右”的作業時,可設計:請家長坐好,說說家長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內的加法”作業時,可讓學生回家和爸爸媽媽玩湊數游戲。
2.競賽型作業
在教學中,適當的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競賽型作業。如,在教學“表內除法”時,可設計讓同桌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進行比賽,看誰能把乘法口訣變換形式背下來,并且背得又準又快。在比賽中,兩者之間互相監督、互相評價,最后進行自我評價,明確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又使學生在比賽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3.“說”型作業
“說”相對于計算來說,學生更樂意接受。如,在教學“數一數”時,教師可布置學生數一數教室里的物體有幾個,數一數生活中他們喜歡的物體有幾個。學生對于這種作業的形式會很喜歡,而且興趣會很濃,收到的教學效果也會非常好。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有關數學的趣事講給朋友聽,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說給好朋友聽。學生在交流中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培養了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體驗到了學數學的樂趣。
二、低年級數學口頭作業應該發揮學校、社會、家庭的合力作用
1.發揮學校的作用,即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數學的熱情中
去年十月,我校2~6年級舉辦了“數學小報”設計比賽,全校學生都精心準備和積極參與。學生的小報在題目上設計新穎,很有童趣,如:“數學天地”“趣味數學”“數學直通車”……在內容上,豐富多樣,如:“數學故事”“你知道嗎?”“數學萬花筒”“考考你”“數學家的故事”……另外,學生的小報結構形式合理,排版新穎,色彩搭配十分協調,并且還大膽創新,把每張小報都裝飾得非常漂亮!學生可以將平時搜集的信息、資料編成一張手抄報。這樣學生在編數學小報的過程,通過大量自覺的閱讀、收集、思考、分析等系列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2.發揮社會的作用,即讓孩子將數學融入生活中
孩子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運用到生活中,體會數學的作用,而在這方面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數學,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審視客觀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同時也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及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例如,在教學完“簡單的統計”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統計傍晚時,鳳凰西街與漢北路十字路口1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寫一個調查報告。其中有些學生寫信給鎮長,建議政府拓寬兩旁的街道;有人建議在這里裝上紅綠燈,這樣會更加安全;還有人建議在這里建造一座立交橋,既美觀又安全……把數學與生活緊緊連在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3.發揮家庭的作用,即充分調到家長的作用
在上面兩位老師的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如果能調動家長的作業,一定能夠事半功倍。低年級的孩子需要在老師與家長的監督下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布置口算練習冊的作業可以要求家長在身邊督促孩子一定要讀3遍,鑒于確定是否讀過,可以讓家長在作業上簽字,等孩子習慣養成之后,家長可以放手讓自己去完成作業。而每天的作業老師與家長一定要交流配合好,這樣才能使作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總之,低年級數學口頭作業不僅僅要關注形式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孩子完成作業的熱情,讓孩子愿意且愛上作業,而這些不單單靠一方面力量就可以辦到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口頭作業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擺設,它應該是一種孩子課堂學習的延伸。當然,口頭作業布置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王建平.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6(2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