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學生興趣;小學音樂教學;流行音樂
小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當課堂的內容比較枯燥的時候,學生會自動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有趣的地方上,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構建趣味性的音樂教學課堂。
一、和諧的音樂教學課堂
小學生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是不同的,為了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注重建設和諧的音樂教學課堂。小學生對長輩是有一定的依賴性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注重用父母般的溫情溫暖和包容學生,并注重通過微笑增加自身的親切感。小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喜好程度是基于自身的主觀判斷的,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在課下認真了解小學生喜歡的歌曲、動畫片、電影、電視劇等,并把小學生喜愛的展示在課堂中,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取多種手段建設和諧的音樂教學課堂,為以后的音樂教學奠定基礎。
二、創設有趣的音樂學習情境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音樂情境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創設音樂教學的物質情境。教師在課堂上詢問學生音樂包含哪些內容,然后和學生一起營造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在學生之間開展剪紙活動,剪出不同的音樂符號,并把這些符號張貼在墻壁上。除了張貼音樂符號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五線譜和由變形的高音譜號帶出讓我們暢游在音樂的海洋的字樣的貼紙,在教室中擺放電子琴等音樂器材。教師和學生共同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每次進入教室都如同進入了一個音樂的世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身心愉快,充滿興趣。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與歌曲相關的情境。以《找春天》的學習為例,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春天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把學生帶出教室來到校園中,讓學生尋找春天的蹤跡,把學生尋找到的春天的蹤跡拍下來,在課堂上利用學生親自拍攝的圖片,創設情境,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播放歌曲《找春天》,讓學生自然地記住歌曲中的內容,學會歌曲的演唱。
三、適當地引入流行音樂。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學生對流行音樂是非常感興趣的,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流行音樂,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古詩新唱》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例,本部分的歌曲都是改編古詩中的內容或是把古詩配上樂曲演唱出來。現在社會上出版發行了很多與古詩內容相關的歌曲,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進相關的歌曲。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歌曲《但愿人長久》,這首歌曲源自于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別播放這首詞的朗誦版和這首歌曲的演唱版,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美的感受,自然地跟隨歌曲演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引入相關的流行音樂,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故事和游戲的方式展開教學
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多樣的,基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故事和游戲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以《在動物園里》的學習為例,歌曲中出現了許多動物,在學習這首歌曲前,教師可以在學生間開展動物的模仿游戲。教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勝負欲。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歌曲,學生通過聽歌曲判斷歌曲中包含著哪些動物,然后將這些動物的特征模仿出來。播放完一次歌曲后,最先舉手的小組進行表演,重復地播放歌曲,直到有小組將歌曲中的所有動物都模仿出來。通過開展模仿動物的游戲,重復地播放歌曲,讓學生在重復聽和表演的過程中加深記憶,自然地跟唱。教師在說故事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調和用詞,通過語調的變化將學生帶入故事中,提高教學效果。以《賣報歌》的學習為例,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與《賣報歌》相關的故事:“那是很多年之前的一個秋天,聶耳約了自己的朋友到霞飛路上走一走,因為他聽說這條路上有一個賣報的小女孩,她把所賣報紙的名字喊得很動聽。聶耳和他的朋友果然在有軌電車站附近看到了一個正在忙碌地賣晚報的小女孩。她應該有十來歲,身上穿著洗得很干凈但是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報名,還同時報出每種報紙的價錢。聶耳看到后覺得應當把賣報的悲慘故事寫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賣報歌》了。”教師在課堂上直接播放《賣報歌》,讓學生結合故事的主要內容閉上眼睛想象賣報兒童是怎樣唱著這首歌走街串巷地賣報的,使學生能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創作者蘊含在歌曲中的感情。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