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摘 要:為了推動排球運動在農村小學的普及和開展,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排球教學質量,試圖從“體育有效途徑”理念出發,探討快樂教學在農村小學排球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軟式排球;組織形式;興趣
近幾年,隨著中國女排再度恢復巔峰狀態,排球運動受學生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在場地設施逐步得到完善的基礎上,也積極普及、開展排球運動。農村中小學校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排球活動,其中,多數農村小學以軟式排球為主,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游戲和競賽活動,提高了農村小學開展排球運動的積極性。根據這一現狀,我校開展了“農村小學開展排球運動的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研究過程中,在低、中年段以軟式排球為主,開展排球運動教學,從中探索一些有效途徑。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農村小學在場地設施及體育運動器材上不斷得到補充完善,農村小學專職體育教師隊伍不斷得到“新鮮血液”的補充,農村小學開展的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組織靈活。但軟式排球由于其自身的運動特點及發展,在各學校之間還存在課程開設、投入與場地設施建立不同,學生對排球運動認識和參與的程度也不一樣。但是由于軟式排球的教學內容單一、評價欠缺多元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夠多樣化、過分追求技術動作,忽視了排球運動自身的特點,忽視了小學生所處年段的身心特點以及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學生學得很多,掌握得很少,常常在課上就是技術動作傳授與練習,枯燥乏味,游戲活動較少。很少體驗排球運動這種集體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成果。因此,要改善以往軟式排球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二、有效途徑
1.組織形式多樣化
充分利用“陽光大課間”、體育課外活動、體育課余訓練、運動會、體育節等機會,組織開展各類軟式排球活動,如,素質游戲、知識問答、技能競賽等。營造濃厚的排球運動學習環境和文化氛圍,提高學生對軟式排球運動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體驗軟式排球運動的樂趣。
2.教學方法快樂化
結合低、中年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排球游戲組織開展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認知與情感入手,以實戰運用為落腳點,開展教學、游戲活動,體驗排球運動的樂趣。在教學中應多采用引領式、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法,如,墊球動作的學習,引導學生聯想在水中戲水時相互潑水的動作等。
3.課堂氛圍輕松化
在教學中,由于游戲的加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考慮教學過程,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采取簡明易懂的講解、準確規范的示范、抑揚頓挫的語調開展教學。
4.師生關系和諧化
由于排球運動自身的特點——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如果教師依舊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開展教學,教師教得沒有激情,學生學得沒有樂趣。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利于軟式排球運動的開展。在軟式排球的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放下身段與學生共同學習、游戲,在了解、掌握排球運動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并增加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積極性。
5.組建團隊體驗化
排球運動是一項講究集體榮譽感的運動。需要在游戲中相互交流、溝通;相互信任、配合;相互提醒、鼓勵,共同達到目標。因此,在教學游戲中,結合學生開展游戲活動的實際情況,我們固定分組,以不定期地在組間交換同伴的方式,增強班集體的團隊意識。
三、有效措施
1.增強學生的交往能力
由于排球運動的項目特點,參與運動的學生時常會來自不同的班級、年級,協調、配合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過程。學習與人交往、學習待人接物、學習處理問題等等。
2.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表達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任何人都需要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與他人進行交流。否則,社會生活就不能正常運轉,社會的發展就無從談起。農村小學的學生,見識少,不善于主動進行溝通,性格內向、靦腆,由于軟式排球運動的特點,需要團隊配合,合作完成游戲、競賽,迫使學生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主動與人交流,善于出謀劃策,為達到共同的目標出力。
3.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軟式排球運動有著球類運動的鮮明特點:場上情況變化多端。在參與軟式排球運動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的應變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學生能根據活動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分析,想出策略,解決問題。
4.增強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
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需要的不僅僅是場上隊員之間的配合,身為其中的一員,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到集體的管理中。如果隊員之間、同伴之間出現分歧,都由隊員之間相互協調,服從老隊員的管理。
農村小學學生對軟式排球運動的興趣,是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興趣不是孤立地依靠某一種手段實現的,教師在軟式排球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鉆研教材、積極創新、新材執教,合理地運用各種手段,并有意識地加強安全思想教育,時刻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首位。只要學生有了對該項目學習的興趣,教學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曲宗湖.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2]宋延安.論素質教育觀下的體育教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