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語文閱讀教學收效顯著。閱讀教學雖出現轉機,但教師們更多關注的還是課堂教學形式上的熱鬧,忽略了對文本真正的閱讀,淺表化、粗略化現象比比皆是。鑒于此,本文立足語文教學實踐,針對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法研究分析,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全面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閱讀教學 文本細讀法 情感教育 閱讀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94-01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方法的推陳出新,文本細讀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然而,我們的閱讀教學仍然不容樂觀,因此,如何進一步發揮文本細讀法的教學優勢依然是語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的難題。
一、文本細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文本細讀,即立足于文本,對作品的結構、語言、細節等進行深入、細膩、真切的感知,并通過充分閱讀來闡釋、分析、挖掘文本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因此,文本細讀可以引導學生深刻領會作者的“匠心獨運”,從簡約的文字當中汲取文學的精華所在,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可見,文本細讀法在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教學優勢。目前,文本細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
但是,不能否認,文本細讀法在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首先,教學理念落后,語文教學中忽視閱讀環節。目前很多教師只重視文本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情感,對文本蘊含的內涵、語言表達不夠重視。相關學生反應,語文教師講解文章的速度非常快,都是教師學生各讀一遍就分析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分析完之后就結束文本的講解。這種教學理念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還是對經典文學素材的浪費。其次,教學形式單一,難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目前我國初中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法形式單一,僅僅限于詞匯與結構兩個方面,缺乏對情景和細節的挖掘。而且,文本細讀中,教師依然是“口口相傳”,沒有與時俱進采用多媒體教學,難以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素質較低,難以充分發揮文本細讀的教學優勢。由此可見,如何進一步發揮文本細讀法的教學優勢還有待深入探討。
二、文本細讀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正確應用
1.挖掘細節
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閱讀教學。比如在講授閱讀教材時,不僅要注重文本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情感,更應該注意文本的結構與內涵,著重挖掘細節。而細節可能是一個標點、一處創意、一點變化等等,通過這些細節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推敲,從而進一步體味文章的內涵與風格。比如《百合花》中的“小戰士變成壯年?”一個“?”很好地塑造出作者頓悟的情景,也突顯出百合花之美還來自生命的燦爛和人性的純潔。
2.投入情景
投入情景簡言之就是身臨其境,這也是閱讀文章的關鍵,“潛心會本文,入境始與親”。首先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從多方面引導學生體悟文章情感,領悟文章的精髓。其次,教師應該采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比如多媒體教學,利用影視效果為學生創造意境。此外,教師也應該不斷的豐富教學方式,比如采用話劇表演、小組練習等形式,鼓勵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3.關注寫法
文本細讀法是局部分析與整體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整體把握文本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關注文本的寫法,即文意兼得。文本的寫法包括兩種,一種是文本的寫作風格,比如詩人有田園詩人、愛國詩人等等;另一種是文本的語言表達,比如魯迅《故鄉》中對長媽媽、閏土、楊二嫂、孔乙己等人的語言描寫就生動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微妙的變化。
4.重點細讀
文本細讀并非將閱讀材料都變成細讀,而是有重點的細讀。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確認重點內容,將粗讀與細讀相結合,從而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品質。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廣泛瀏覽社會傳播的信息,并重點品味經典的文學作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文本細讀法從閱讀教學出發,為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服務,它激發了學生思維,豐富了學生情感,提高了學生閱讀水平,因此,教師應積極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互動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文本細讀法的教學優勢,讓閱讀教學的本質得以真正的回歸。
參考文獻:
[1]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現代教育科學》.2011
[2]張東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有效提問設計研究.河北師范大學. 2012
[3]黃之海.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科教文匯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