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在綜合學習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有適合他們學習工具,而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理清思維的脈絡,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顧整個思維過程。其實思維導圖就是幫助孩子們能夠開闊思維,使一個主題能夠通過頭腦風暴先列舉出很多種形式展示,接著師生共同總結,然后進行篩選信息,在篩選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問題生成不同的主題,最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習的多少取決于一個人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有強烈的求知欲,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刻苦鉆研精神,并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評價。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就不再是被動者,而是主動探究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個性得到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利用思維導圖,訓練學生發散思維,使成果展示五彩繽紛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要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呈現方式,有一些會進行發明創造,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在“走進大自然”這個綜合性學習中,我選擇了《走進身邊的一次性物品》活動主題,讓孩子們通過研究身邊的一次性物品,對一次性物品進行發明改造。要想進行小發明,首先就要了解研究對象,要想研究一次性物品的改進,就要了解一次性物品,要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哪些內容,我認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維導圖”形式把想研究的問題進行展示、歸納。
于是在進行《走進身邊的一次性物品》第一課時的活動時,我進行嘗試,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想要研究的問題寫下來,最初寫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很狹窄,想研究的問題也就是一次性物品的種類、使用、來源等問題,經歷小組交流、思考、組內整合的過程,在短短的五分鐘時間內,學生的頭腦中多多少少都有了一兩個想要研究的問題,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了訓練。
平時的教學實踐告訴我,這是最好的交流時機,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有了與人交流的原材料。通過交流,學生可以在原來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整理。于是就產生了二十多個學生想要研究一次性物品的相關內容,產生了想要研究一次性物品的危害,一次性物品的改進等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根據問題需要解決的輕重,把問題標出解決的先后順序。這二十多個問題對學生在進行一次性物品的改進時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進行了一階段的研究后,準備的資料特別充分,各種一次性物品的小發明都在學生的手中一一呈現。
二、利用思維導圖。讓成果展示更加完美
綜合性學習活動要做到“關注過程,兼顧結果”,成果展示階段對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目標的達成、合作學習經驗的分享、表達交流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導致學生能力發展不明顯,活動價值體現不充分。
學生開展一個活動往往有許多成果可以展示,如活動照片、搜集到的資料、排演的節目、自己的活動感想或收獲、小組的評議總結、爸爸媽媽的話及教師的期望、社會的反響等。當一個主題或某一個階段活動結束后,教師就要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既是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作一個小結,同時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是學生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因此,搭建多元的展示平臺,將學生的成果展示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可以鍛煉學生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還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
經過多次的綜合實踐活動,我發現在最后的展示活動中:讀資料成為成果展示的重頭戲。在展示課中每一組學生都在大量閱讀自己的資料,一組挨著一組,有的組的資料查得很多,可是卻沒有讀通讀順,在展示時結結巴巴,這樣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生自然不會集中注意力,這樣的課堂也就失去了整個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我認為關鍵原因在于教師的指導作用尚未發揮,成果展示是一個收獲的階段,但收獲什么,收獲多少,取決于教師在這個階段的指導,教師的指導是提升學生能力、活動價值的關鍵。鑒于此,我便開始轉變自己的指導策略,試著在這一階段的活動中也融入思維導圖。
從他們的思維導圖中我看到了形式多樣的展示,我讓學生按照先前的安排去做展示,可想而知這樣的展示給孩子們留下了很多的收獲,同時也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
通過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引入思維導圖,我發現它不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文化理念,而且有助于轉變任課教師的教學觀念,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從根本上促進了學生轉變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