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清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四個主要方面,這些方面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密不可分的,其中閱讀教學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底,可以針對閱讀教學做出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分析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進行了大規(guī)模改革,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要時時注入一些新的元素,煥發(fā)新的光彩。盡管如此,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只有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個人的發(fā)展。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在信息資源異常豐富的今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即使是小學生,也擁有屬于自己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而且這些產品對他們更有誘惑力,語文課堂上的閱讀相比較而言自然遜色了許多,學生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小部分有所涉獵,甚至對閱讀有抵觸情緒。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盡管新課改實施以來收效顯著,但依然有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不適應如今的學生和課堂。比如,即使針對不同的閱讀篇目,教師依然遵循統(tǒng)一的模式,沒有帶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也就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意義。 (三)課堂氛圍過于嚴謹 閱讀過程應該是輕松、快樂的,能夠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里自由暢游,而不是將它任務化,讓學生產生距離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是教師一個人的,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中,教學雖井然有序但學生接收到的信息卻有限。小學階段原本就是解放天性、釋放自我的最佳時機,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平臺,而不是束縛。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對策
(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切教學順利展開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學生本身缺乏興趣,那么即便教師再努力也無濟于事的。信息資源鋪天蓋地、良莠不齊,加之小學生自制力差,但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依然可以讓學生的視線回歸閱讀。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有益讀物,并定期檢查,采用“讀書交流會”“我是小博士”“讀書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作用。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時代在發(fā)展,學生也在不斷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更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師要加強專業(yè)知識與業(yè)務能力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教師要緊跟新課改的腳步,充分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課堂實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學習《山雨》這篇文章時,應以文章的原生態(tài)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許多美的意境,這些感悟都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感悟領略,原汁原昧的第一感知就是引導學生自己理解文章的最佳途徑。當然,有的文章不是讀一遍兩遍就能夠領悟的。因此,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進行拓展閱讀,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為學生降低了難度,另一方面也使語文閱讀的方式更加多樣化。
(三)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閱讀是帶給人享受的過程,需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這樣會使閱讀效率更高,讓學生愛上閱讀,并且進行有益的思考。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前提。小學階段和初中、高中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師生應該更加親近,減少距離感。教師要盡力淡化自己的角色意識,把自己當做是學生的家長、朋友、伙伴……而不是那個站在講臺上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傳道者。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容易接受教師傳遞給他們的信息;其次,不吝嗇贊美與表揚。有表揚才會有進步,贊美與肯定能夠發(fā)揮積極向上的作用,給師生雙方都帶來良好的心理暗示,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肯定學生的進步,指出閱讀學習中的誤區(qū),運用多種方式鼓勵學生,都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最后,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是師生雙方的,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閱讀的主體。鼓勵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閱讀模式,讓每一名學生各司其職,都感受得到自己的存在感,參與其中課堂氛圍也會跟著活躍起來,同時也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分享和相互學習,樹立團隊精神,促進情商教育,兩全其美。
總而言之,閱讀是一種能力、一種享受、一件樂事,其實不僅在語文的學習中有所涉及,其他學科包括今后的生活與工作同樣不可或缺,而小學高年級階段正是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時機,廣大老師與學生要能夠把握機會,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從真正意義上有所收獲和突破,這才是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育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