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國友
【摘要】教材只是將活的知識固定在某種媒介上來供人學習的工具,教材本身是毫無生機的,創新用活教材,摒棄惟教材論主義,避免教條的使用教材,在實踐中賦予教材以生命,使教材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識錯改錯的科學的指導文本。
【關鍵詞】創新 教材 蘇教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73-01
教材是將老師與學生牽扯到一起的紐帶。教材各式各樣,內容也各有千秋,但教材的編寫形式卻影響著教和學的發展方向。以創新的方式將教材用活,達到教材編寫者最初的目的,極大地刺激學生們的感官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創新思維。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意義,實現真正的有效教學。
一、改進知識呈現的方式,引起學生探究熱情
1.根據農村孩子的實際學要,調整有關教學目標要求。
小學生正處于知識學習和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但這個時期的他們又很欠缺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老師在使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時,應對以往所不足的地方進行完善,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創新知識的呈現方式,摒棄以往注重知識簡單呈現,對抽象知識總結概括,改變僵硬的向學生灌輸的方法,努力加強學生課堂自我思考、自我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們從生活中存在的事例中發現隱藏的數學原型,進而將抽象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實現具體化,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創新當前的課堂教學,使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通過在每單元的開始部分呈現一個有趣的生活場景,進而引發學生的熱情。
2.用活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具體事例。
比如,[1]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角》的教材呈現安排中,本章節一開始便給學生們描繪了充滿美感又真實化的城市夜景,聳立的高樓大廈,五彩斑斕的街燈,還有那一條條與天空相擁的斑斕光柱……這些美麗而又真實的景象呈現,瞬間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同時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將晦澀難懂的知識簡單化,從而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迅速的掌握并理解知識,推動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改變素材的呈現方式,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利用各種各樣富有吸引力的的生活圖片,將抽象深奧的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和生活化,使他們以一種更加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增強了學生們的自主能動性以及他們的感性能力,進而更加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在蘇教版《公頃和平方米》教材編寫中,一開始并描繪了標注了公頃單位的四張圖片:[2]占地4.5 公頃的北京世紀壇,占地面積為170 公頃的南京明孝陵,面積大約為827公頃的臺灣日月潭以及我國在2004年的森林面積約為1.74億公頃。這種將著名事物與公頃數相結合的表達方式,讓同學們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對公頃這一數學概念有了最初的認識了解,進而加強了學生們的感知積累,促使學生寓數學于生活之中,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進而提高他們在生活中感悟數學的能力,開發他們的數學思維,引發自我的學習熱情,自主自覺地學習數學知識,深刻地理解數學,進而帶動數學課堂授課的深度。
三、改進知識引導方式,提升知識認知構建
蘇教版教材中,標注了許多引導性的詞匯,例如“想一想”、“試一試”及“你知道嗎”等,這些詞匯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他們按照這種思路自覺地思考。老師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這些詞匯的作用,并在課堂上積極地使用這些詞匯,利用這些疑問性詞匯引導學生們自主的思考學習。這類詞匯可以很好地給同學們留下思考的空間,開拓他們的思維。同時老師也可以利用這些詞匯引導學生們積極地進行小組合作、反思探究。這能夠很好地改變以往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記”的現狀,改變應試教育思維,切實培養起學生們必要的學習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發散思維,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學生在實踐中學到數學知識,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樂趣。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們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增強了他們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的編排有活力了,加上教師細心地引導,才能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知識,了解知識,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于正軍.創新用活教材 推進有效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使用感悟[J]. 數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08:4.
[2]張哮雷.創新用活教材 推進有效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使用感悟[J]. 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