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娥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以電腦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可以使數學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知識的呈現方式和表現形式得到極大的優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數學課程 有效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73-02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在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一支獨秀”,信息技術手段未能常態化地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中。究其原因,仍然有為數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作用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1.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課程有著基本共同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指的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與能力;信息技術是指有關信息的收集、識別、提取、變換、存貯、傳遞、處理、檢索、檢測、分析和利用等的技術。個人身處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中,信息素養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信息技術是信息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到的是信息源中的數據和圖像信息。數學課程的設置,正如《標準》所說,“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整合有利于二者共同進步。
在學科教學中,我們多是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利用“PowerPoint”、“幾何畫板”、“圖形計算器”等軟件和聯接因特網的校園網絡,將信息技術滲透于數學課程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通過整合,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數學的呈現方式和表現形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組合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活潑,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課件的交互性和資源的開放性。
二、運用信息技術能提高課堂效率,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能將傳統的教學媒體與信息化教學媒體有機地聯系起來,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充分發揮各自的教學功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以前老師上課,最怕講應用題,一抄題就是半個黑板,費時又費力,現在有了多媒體平臺,題目清晰明了,老師還可以花點小心思配上合適的背景或動畫,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科目相比較為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
三、運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但教學過程是一個有關師生雙邊活動的復雜過程,信息技術在這一過程中起到輔助的作用,它只能輔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不能取代教師和學生。教師不能利用計算機設計的程序來代替學生的思考過程;也不能用計算機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親自從事的實踐和探究活動;更不能利用計算機的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以及對數學規律的探索。
因此,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只可巧用,不可濫用。教師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信息技術和教學媒體。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有效合理應用,是當前新課標所提倡創新教學的需要,對實施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與結構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才能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蘇洪雨,吳周偉:《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數學素養的要求》[J],教學與管理,2014年01期
[2]王建軍:《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構建》,《新課程,你我同行》卷三 (光明日報出版社),P294-P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