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初
摘要: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通過簡要分析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現狀,指出小學低年級數學開展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具體策略,以期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教學效率,及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想象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增加了“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而由于受到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點等方面的限制,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較低,使“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活動,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現狀
(一)課堂教學時間有限
新課程標準把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目標劃分為三個階段,但是,由于部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沒有明確認識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沒有詳細了解各冊所分布的知識點,使空間與圖形教學缺乏系統性和聯系性。而且,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許多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空間與圖形教學,讓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掌握空間與圖形知識,沒有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從而制約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少數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忽視了小學數學的基礎作用,不重視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反復使用以前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部分小學低年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三)教學條件有限
目前,許多小學的數學教學工具有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利用靜態的平面圖,讓學生認識、了解圖形,很難發散學生的思維,很難讓學生具有空間印象。同時,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僅沒有空間概念,而且也缺乏想象能力,學生學習能力有限,從而影響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效果。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開展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通過演示、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
通過演示和操作,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實物,然后自己動手操作、實踐,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課桌、鉛筆盒的長度和寬度,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長度、寬度的區別,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出或者折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形成空間概念。
(二)利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具有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利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認識不同的圖形時,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形的圖片,讓學生回答圖片中所展示的圖形形狀,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直觀、形象、具體地展示抽象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教學內容,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合適的教學環境,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合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離不開觀察、感知、操作等的支持,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物體分類”時,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以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文具盒、籃球、積木等,讓學生初步認識幾何體,形成一定的幾何概念,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總而言之,空間與圖形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部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