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瑞麟

【摘要】高中物理中力學這一部分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為了加深對力學知識的理解,增加習題練習量是其中一個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也就需要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文章中針對力學解題技巧,提出了幾點建議,為學生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 物理 力學 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79-02
力學是高中物理眾多知識點中最為重要一個,其中包括了牛頓第一、二定律、重力、摩擦力等,而學生為了加深對這一方面知識的理解,掌握學以致用的技能,必須要通過練習題的形式實現,這也就對學生的解題技巧掌握提出了要求。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物理知識在學習上具有難度,對于一些知識的理解存在抽象性的特點,所以很難將力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由此可見,掌握力學練習題的解題技巧十分重要。
一、分析受力圖
在高中物理力學相關習題中,學生需要對分析對象受力情況進行探究,力學關系中除了需要考慮外力,也需要對原始力進行考慮,并且要按照順序分析力與處理力,不能同時分析力與處理力[1]。例如對受力圖的分析,學生便可以從分析的過程中掌握解題規律,從而解決問題,如下例1所示。
例1:如下圖所示,A、B兩物體的質量分別是m1和m2,其接觸面光滑,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若A、B與水平地面的動摩擦系數都是μ,用水平力F推A,使A、B一起加速運動,求:(1)A、B間的相互作用力?(2)為維持A、B間不發生相對滑動,力F的取值范圍。
解:通過對受力圖的分析可知,A在F的作用下,有沿A、B間斜面向上運動的趨勢,根據題意,為了維持A、B間不發生相對滑動,A處剛脫離水平面,即A不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此時A與水平面間的摩擦力為零。
本題在求A、B間相互作用力N和B受到的摩擦力f2時,運用隔離法;而求A、B組成的系統的加速度時,運用整體法。
(1)對A受力分析如圖二(a)所示,根據題意可以得出:N1=0,f1=0,
因此有:Ncosθ=m1g ①, F-Nsinθ=m1a ②
由①式可得A、B間相互作用力為:N=m1g/cosθ
(2)對B受力分析如圖二(b)所示,則:N2=m2g+Ncosθ ③,f2=μN2 ④
將① ③代入④式可得:f2=μ(m1+m2)g
取A、B組成的系統,有:F-f2=(m1+m2)a ⑤
由① ② ⑤式解得:F=m1g(m1+m2)(tgθ-μ)/m2
故A、B不發生相對滑動時F的取值范圍為:0 二、發現題目中的隱藏信息 仔細審題是做題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對于力學相關習題的審題,更是要注意題目中的隱藏信息,所以學生在解題之前,需要認真讀題,找出題目中的隱藏信息,以此提高解題效率[2]。高中階段的物理力學習題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解題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隨時標注有效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以免真正解題時出現困惑。 三、鍛煉邏輯性思維 高中階段的物理力學學習,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要求比較高,而邏輯思維的形成對于解題而言也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學習力學知識時,需要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分析力學習題,并在解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邏輯性思維。學生進行解題的同時,面對較為復雜的受力,要將其進行區分,并構成整體界限,以此為前提將題目簡化。另外,針對物理力學習題的求解,也要學會舉一反三。一般學生在解題時經常會出現題目似曾相識的感覺,兩道甚至多道題目相似度極高,那么這幾道題之間聯系也比較緊密,針對這一類習題的求解,要善于總結規律,如此便會逐漸形成解題技巧,這種解題方法也能夠提升物理學習效率與做題的正確率,從而體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建立物理學習信心。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中力學這一部分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所以學生必須要掌握高效的解題技巧,從容的面對“型”式各異的力學習題,這不僅是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舉措,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潘志榮. 論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J]. 華夏教師,2015,02:84. [2]崔蓓.高中物理力學學習技巧之我見[J]. 亞太教育,2016, 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