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99-02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內(nèi)容的確立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體育與健康課教什么。對于廣大初中體育教師而言,教學內(nèi)容的確立有一個很好的指導方向,那就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教學思考、設計與實踐而總結出的一個較為全面有效的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它既是對過去“應試教育”思想行為的否定與批判,也是對當下“素質教育”思想的肯定與褒揚,為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nèi)容的確立提供了依據(jù),讓廣大體育教師明白了體育與健康課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然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畢竟過于籠統(tǒng),難以把握,而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具有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大局觀、高屋建瓴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智慧以及正確合理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思想。這樣才能確立正確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內(nèi)容,真正解決“體育與健康課教什么”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教什么?體育與健康課要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與健康課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體育與健康課訓練學生使之具有基本的體育技能,體育與健康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體育與健康課應該首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課程性質中提出“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xiàn)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由此可見,體育與健康課應該首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教師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與啟示,可以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習鍛煉變得輕松,有效提高學生的愉快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對體育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體育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一般經(jīng)過好奇——求知——愛好入迷等過程。體育教學可以借助多種手段去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跨欄跑教學,可以通過播放劉翔跨欄跑錄像,同時配上技術重點說明和一些訓練方法,就可以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jù)體育教學內(nèi)容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去刺激學生的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在《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它是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前提與基礎,是體育與健康課成功的根本保證。
其次,體育與健康課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
傳統(tǒng)的體育與健康課基本上都是“講”和“練”的組合形式。教師講一講,學生練一練,一堂課也就結束了。仿佛體育與健康課只有室外課,只能是室外課。其實,這是個誤區(qū)。體育與健康課需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當然,傳授知識的地點也就不拘泥于室內(nèi)或室外了。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課程理念中提出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教學“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體育與健康知識包括理論知識和訓練知識。體育與健康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去了解中外體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總體趨勢,熟悉運動人體科學、體育訓練科學及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和發(fā)展趨勢,掌握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基本特征與規(guī)律。體育與健康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人體結構的基本組成、人體主要器官和系統(tǒng)的結構特點與功能。掌握骨骼肌的收縮原理、收縮形式和特征、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熟悉氧運輸系統(tǒng)的功能、能量代謝、人體運動的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控等內(nèi)容,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及影響因素、運動過程中人體功能變化的規(guī)律,掌握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和制定運動處方的基本方法。了解體育衛(wèi)生、醫(yī)務監(jiān)督、按摩和醫(yī)療體育的基礎知識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種類、運動性疾病與運動損傷的預防、處理和康復等內(nèi)容。另外,體育與健康課上教師還應讓學生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與合理膳食,熟悉各種營養(yǎng)素的來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掌握運動過程中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特點。
以上是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學生還要了解體育與健康的訓練知識。了解運動項目:田徑類、體操類、球類、健美操和武術等的起源與發(fā)展,熟悉不同項目競賽活動的組織與裁判法,掌握發(fā)展身體素質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運動技術。田徑類主要掌握跑、跳、投等項目的主要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和練習方法;體操類主要掌握隊列隊形、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技巧、單杠、雙杠、跳躍等項目的技術結構、動作要點、練習方法、保護與幫助方法;球類主要掌握籃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等項目的主要技術結構、動作要點、戰(zhàn)術類型及練習方法;健美操主要掌握基本動作要領與分類體系、組合與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方法和練習方法;武術主要掌握徒手(如青年拳、太極拳)及持器械(如初級劍)動作的基本技術、技法和練習方法。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家、教育學家伊拉斯謨在《論正確的教學》中說“知識是行動的基礎,離開了知識的支撐,行動就失去了科學的保證”。換言之,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如果不教會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再多的行動與訓練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證。比如教授立定跳遠,教授在訓練前要講清楚立定跳遠的基本知識,包括身體結構的組成與運用以及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學生了解了下肢力量,擺臂幅度和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知道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上體稍前傾,抬頭,兩臂后擺同時屈膝,腳跟離地,然后兩臂用力向前上方用力擺起,同時兩腳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跳出;落地時以腳跟先著地,同時屈膝緩沖,保持身體平衡。然后,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反復的訓練,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第三,體育與健康課要訓練學生使之具有基本的體育技能。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課程理念中提出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教學“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與其他學科一樣,體育的知識和技能是體育學科“學力”的核心,是身體健康,運動參與以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培養(yǎng)目標的“依托”和“載體”,也是實現(xiàn)體育學科為終身體育服務目標的最基礎和最核心的部分。雖然在體育學科理論中一直存在著“增強體質和運動技能哪個是第一目標”的爭論,但不管怎樣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都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新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要堅決反對“淡化運動技術教學”和“淡化運動技術教學色彩”以及類似的不正確或不正確的說法。要傳授學生各種有用的體育運動知識,教會學生有用和有趣的運動項目技術,戰(zhàn)術和規(guī)則等,教會學生蘊涵在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術中的運動文化和身體文化,教會學生支撐在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術背后的科學規(guī)律與原理,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運動技能。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泛智先聲》中說“知識學習的目的是形成一定的技能。讓人接受教育的根本是使之具有某種技能。”那么,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應教哪些運動技能?根據(jù)我國國情,在充分考慮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突出了發(fā)展和改善身體健康素質的內(nèi)容要素,旨在促進對學生健康有直接影響且關系密切的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柔韌性的改善、發(fā)展與提高。所以,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應教的運動技能應該以一些基本動作或比較簡單的運動技能為主,如:體操的前滾翻、后滾翻、側手翻等;田徑的立定跳遠、蹲距式起跑、50米、1000米等,武術的仆步、馬步、五步拳、少年拳、青年拳等;籃球的投球姿勢、三步上籃等。如果運動史較長、運動水平較高的,可以在這些動作的基礎之上發(fā)展出一點難度出來,如:體操的魚躍前滾翻等等!根據(jù)《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中學生需要完成六項測試,分別是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或耐力跑,50米跑或立定跳遠,握力或仰臥起坐(女生)或坐位體前屈。教師教學中技能的訓練一定程度也是迎合這一標準。例如,足球的腳內(nèi)側傳接球基本動作練習。其技術要領為:腳內(nèi)側傳接球練習的部位和傳球的準確性,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反應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質量。學生傳接球技能的訓練對學生肺活量、耐力、動作協(xié)調(diào)性都大有好處。
因此,體育與健康課要訓練學生使之具有基本的體育技能,要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的過程中,增進健康、增強體質。
第四,體育與健康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課程理念中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俗話說“好習慣受益終身”。所謂習慣是由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成為需要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體育鍛煉習慣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場地、時間、器械、指導者等)和個體參與體驗活動之間經(jīng)練習和重復而形成的穩(wěn)固聯(lián)系。因此,體育鍛煉習慣是體育意識需要與行為的直接聯(lián)系,是不需外在監(jiān)督和個人意志努力即可實現(xiàn)的活動傾向。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是體育與健康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漢書·賈誼傳》中寫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說喜愛身體活動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中小學生最需要身體活動。因此,積極引導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既符合他們的需要,也容易養(yǎng)成他們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鍛煉習慣是一定條件與一定運動技能自動化行為方式的連接。所以,運動技能是體育習慣的表現(xiàn)方式。為此,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把鍛煉身體,掌握技能與習慣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實踐證明,運動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體育興趣就強烈,表現(xiàn)出更大的活動欲望,體育鍛煉習慣也易于形成。因此,通過技能指導的途徑來培育體育鍛煉習慣,比培育了體育鍛煉習慣再去提高運動技能更現(xiàn)實、更有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特長得到培養(yǎng),體育興趣得到鞏固和發(fā)展,體育技能得到提高,由此逐漸養(yǎng)成積極參加身體鍛煉的良好習慣。不過,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與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不僅是一般的體育教育過程,更是一個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體育教師應樹立在平時的體育與健康課中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要求和促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觀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與潛力,大膽改革課堂教學,使體育改革深入發(fā)展,讓學生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體育愛好并最終養(yǎng)成自覺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
德國哲學家康德《教育論》中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枯燥的說教沒有任何意義,自然的行為習慣才是教育的真諦。”的確如此,體育與健康教育最終還是“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內(nèi)容的確立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體育與健康課教什么。體育與健康課教什么?體育與健康課要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與健康課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體育與健康課訓練學生使之具有基本的體育技能,體育與健康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與健康課要抓住它特有的載體——身體,通過對學生身體的練習來達成最終的教學目標——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所以,體育與健康課要有體育與健康課的特質,要還原體育與健康課的“廬山真面目”,要體現(xiàn)體育與健康課特有的風采,要引導學生尋找體育的樂趣,獲得體育的知識,掌握體育技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總之,體育與健康課教什么?那就是“通過體育獲得健康”。
美國分析教育哲學家謝佛勒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語言中》,提出了“教育的關鍵在于把知識轉化為行動,然后再把行動轉化為習慣”。那么,體育與健康教育就是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獲得基本體育知識,訓練基本體育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衛(wèi)生習慣。最后達成“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2年版)
[2]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第96頁
[3]伊拉斯謨:《論正確的教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頁
[4]夸美紐斯:《泛智先聲》,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頁
[5]康德:《教育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