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兵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數學具有乏味和枯燥的特性,學生不易接受,如果不及時鞏固很容易學而忘之。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可見及時有效的練習和測試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習題鞏固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習題及命題設計必須加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學生只有喜歡才容易接受,才能有效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新課程背景下布置小學數學習題的注意事項
日常學習中通過練習鞏固學習效果的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課堂作業;另一種是課外作業。這些習題作業可以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鞏固程度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堂作業以基礎性、技能性為主,兼顧創新型的作業設計。課外作業則包括課外練習、預習、復習及課外實踐活動,以知識型、活動型、實踐探索型、開放型為主。
事實上,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應用和遷移的重要途徑。合理的課外作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而使“三維教學目標”真正達成。學生也能形成樂于探究的精神,爭做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取得多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針對現在作業布置中的“題量大,質量低”的問題,我覺得在作業布置中還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1)作業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要求,要有針對性;(2)作業分量要適宜,難度要適中,還要考慮分層作業,可設置三類題目:基礎題、提高題、發展題,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不難為學生,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3)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4)教師對作業的批改要及時,反饋要清晰,評價要多樣化,富有激勵性。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命題設計趨勢
(一)命題設計要注重科學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命題時,總體布局要合理;題目編制要科學準確;語言表述要做到準確嚴謹;句子要精練易懂,符合數學學科的表達習慣;而且還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能力;最后,給出的答案要無歧義。
(二)命題設計要關注情感,體現人文關懷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命題形式除了要貼近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還要融合情感目標,注重人文關懷。命題中常見的人文關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標題親切化;(2)提示人格化;(3)呈現趣味化;(4)內容人文化。
如,以前數學命題的六大類題型中的“計算、填空、判斷、選擇、實踐操作、綜合應用”等,在新課程大背景下就被表達為:“我會算,我會填,我當小法官,我會排,我會畫,有問題我來答”等小學生喜歡接受的用語。以此來減輕學生應試時的心理壓力,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不但題目表達變得童趣化,在做題的過程中還會經常遇到下面的這些提示語。在卷前會有親切的問候:“親愛的同學,經過一個單元的努力學習,你現在一定掌握了許多本領吧!記得要認真答題呀!”卷中也會出現諄諄的告誡:“只要你仔細審題,認真答題,你就會有出色的表現,相信自己的實力,加油!”卷尾處還會有溫馨提示:“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要再檢查一遍呢?”
(三)命題設計要貼近生活,富有時代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命題設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化是數學命題的永恒主題,因為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
如,二年級統計中的一個習題,“通過表格數據,比較王叔叔近幾年的電子郵件和普通郵件數量的變化”。這個題目的情景來源于生活,又富有強烈的時代感,讓學生在練習鞏固的同時領悟統計的意義,并且深刻感受到信息技術正在悄悄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命題設計的主要趨勢是:
語言嚴謹,遵守科學原則;
調整卷面,滲透人文關懷;
精選情景,蘊含教育意味;
關注差異,體現“開放性”
立足生活,體昧知識價值。
前面所講的都是怎樣通過“習題鞏固”和“命題設計”促進學生的學習,然而學習效果的提升還離不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所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還應加強培養學生“認真作業,規范表達”的解題習慣。人們對習慣養成這一方面的重視,從越來越多的試卷中設置“卷面分”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
不管是習題的布置還是命題的設計,目的都是想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快樂地學習。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育工作者們不但要從習題和命題設計上下功夫,還要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力量,努力營造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心理相融的氛圍。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此外,學生學習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源于老師對自己學業的評價和肯定。作為一線老師,我們還應給學生適當的、激勵性的肯定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其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加有勇氣地去面對困難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