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俊
摘要:近年來針對企業增值會計的不斷深入研究,增值會計理論已經逐步深入企業的管理之中。以增值額為核算對象,反映增值額在各類團體的分配,并逐漸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的主要依據。本文通過對增值會計的含義及計算方法的闡述,針對增值會計原理對其應用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增值會計;企業;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增值會計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由馬克思的論述可知,商品的價值主要有三部分構成,即勞動轉移的價值、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可變資本、超可變資本的剩余價值三部分組成。什么又是新價值呢,就是指可變資本與剩余價值的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增值。在實際生產工工作中,增值額的不同,會由于在商品轉移價值的處理上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針對增值額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因此商品增值與價值的具體計算關系式如下:
商品的價值=勞動對象所轉化的價值+勞動資料所轉化的價值+超可變資本的剩余價值+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可變資本
增值毛額=勞動資料所轉化的價值+超可變資本的剩余價值+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可變資本
由以上兩個式子變形得:
商品的價值-勞動對象所轉化的價值=勞動資料所轉化的價值+超可變資本的剩余價值+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可變資本
商品的價值-勞動對象所轉化的價值-勞動資料所轉化的價值=超可變資本的剩余價值+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可變資本
上述兩個變形的式子就是商品增值的基本公式,這不僅僅是編制增值表格的數據來源,也是對增值會計核算范圍及內容進行科學規劃的依據。
二、增值會計的原理
增值會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盈利措施,其主要增值額對象是會計核算。反映的是增值額在股東、債權人、職工、政府之間的分配,主要以編制和分析增值表為主要內容,不僅適用于盈利的企業,還適用于政府、事業單位等非盈利機構,是一種十分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
和資產負債表一樣,增值表的基本格式也分為賬戶式和報告式,但是兩種表格的主要內容均包括增值額的形成和增值額的分配兩大部分。在增值表左側的部分,表示的是增值額的來源,主要是銷售收入扣除其他之后的余額、投資產生的凈收益、營業外的凈收入。而右側則表示增值額的分配方式,主要分為剛性分配和彈性分配兩種。增值表編制的依據為企業論,和投資者一樣的債權人、職工向企業投入生產要素、土地、勞動相應的從企業索取的回報,上述種種的利益形式均是以企業的形式進行維系的,其地位是平等的,只是由于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同,所獲得的回報形式金額也大不相同。分為租金、工資、利息等。
增值額的形成 金額 增值額的分配 金額
銷售收入 剛性分配
減:管理及銷售過程耗用外購 債權人所得(利息)
材料及勞務
減:管理及銷售過程耗用外購 政府做得(流轉稅)
材料及勞務
增值毛額
減:折舊 彈性分配
增值凈額 國家所得(稅收)
加:投資收益 職工所得(工資、福利)
營業外凈收入 投資者所得(分紅)
企業所得(留存收益)
增值額合計 增值額分配合計
三、增值會計性質
根據商品增值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公式的左邊反應商品增值的形成,右邊反應商品增值的流向。這包括了職工所得、投資者所得、債權人所得、政府所得企業所得等。其中債權人所得包含了利息所得,企業所得指的是商品最后剩余價值的增值所得,投資人所得指的企業投資之后所得的股利以及分紅等,職工所得包括職工工資、福利、年終獎等,政府所得指的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收。這些所得主要反映的是企業受益者的共同獲益,其價值流向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利益,更包括了整個企業的共同利益。相對于企業的增值也能反映出該企業為我國社會經濟所做出的貢獻,同時又反映出了社會有關方面和企業的利益關系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在一定程度上,商品的增值有利于企業順利的開展相關的商品活動,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幫助企業更好地參與到其中,除此之外還能夠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基于上述反應,只有在企業設置增值會計這一職位,才能夠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做貢獻,這也是企業應該履行的一種社會責任,可以說增值會計也可以稱為社會責任會計。
四、企業增值會計的應用
增值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對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設置增值會計這一職位在對增值計算原理進行應用時,可以更科學的對商品增值額進行分析,是企業對商品進行更好的配置。同時對企業的資源進行最優化的配置還可以促進增值會計對商品提供增加值,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促進企業發展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增值會計的運用可以合理的分配企業利益:在企業中增值會計原理的運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企業利益的主體,會計人員根據相關的企業獲得的實際經濟利益和虧損的經濟利益進行比較,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的分配方案,從而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成果。并且在此基礎上會計人員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最優的成果分配,對商品增值額進行分配,從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第三,合理的分配勞動價值:會計人員通過在自身工作中運用增值會計原理,可以針對企業商不斷地幫助其增值,保障企業正常運行的去前提下,促進企業進行更好地生產經營活動。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在勞動上不斷創造增值才能更好地運用增值會計所帶來的益處,不斷提高員工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因此不斷的創造增值,企業才能更加長遠的發展。
第四,核算增值會計:在企業中,會計人員對自己企業進行增值會計工作時,還可以有效地對企業的增值會計進行核算。在我國,經濟核算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國民生產總值,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最能反應生產總值的指標就是商品的增值額,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可以得到發展的基本指標,也能為企業會計人員在經濟分析時提供準確有效的經濟信息。
參考文獻:
[1]范凌蕓.企業增值會計原理分析及其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5,16:101.
[2]段杰.企業增值會計原理分析及其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4,26: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