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的建設必須要以指導員隊伍建設為核心,從隊伍等級和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管理體制,強化整個管理和服務體系;另外一個方面,要增加針對整個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的相應內容,更好的擴大服務范圍,保證相應措施的順利貫徹和執行。
關鍵詞: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前言
目前,以社區為基礎和平臺的體育公益性服務從內容和形式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其中,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公益性服務更多的是集中在社區居民身體健康促進這一方面,無論是從服務內容還是服務廣度出發,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再完善都尤為重要,本文立足于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的現狀和應該采取的相應措施兩個方面入手,對比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社區體育指導員服務體系現狀分析
(一)社區體育指導員年齡、性別等級結構普遍不平衡
目前,在絕大多數社區當中,體育指導員整個服務體系的建立并不完善,尤其是在指導員年齡結構、性別比例以及等級分布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偏差。主要表現在男性指導員數量嚴重不足,指導員年齡過大,三級指導員數量過多等多個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整個社區體育指導員體系建設無法朝向一個合理的方向發展。
(二)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整體管理不科學
在社區公益性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當中,整個隊伍的組織管理并不健全,尤其是在經費管理和使用方面,往往存在管理缺失的問題。目前,在社區管理機構中,并沒有一個專門的對社區體育指導員進行管理和調控的部門,就導致了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不高。很多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也就受到了影響,這種情況不利于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的發展。
(三)針對指導員的培訓不夠完善,內容缺少實用性
對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專業培訓缺失是當前制約指導員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方面。絕大多數社區對于指導員并沒有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配偶訊,業務學習和理論創新的缺乏也在很大層面上制約著群眾探索體育健身運動的興趣和效果。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會使整個培訓缺少科學性和規范性。
(四)指導內容單一,涉及面過窄
在社區培訓中,面向社區居民的指導內容相對單一,并沒有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來開設具體的具有針對性的內容;無法滿足絕大多數社區居民的需要;另外,在指導居民的人員范圍上,更多是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中,青少年的社區服務和專業指導相對較少。
二、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措施分析
(一)擴大指導員隊伍,優化指導員年齡、等級級別
在實際工作中,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相對較少,這就需要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更多的去培養相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尤其是在男性指導員培養方面,要增加相應的數量和人員;另外,要結合社區居民所偏重和喜好的項目來提升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內涵和層次,擴大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影響力,提高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度,明確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在體育事業發展進程中所做的突出貢獻及所在的自身價值。
(二)凈化社區公益性體育指導員發展環境
社區公益性體育指導員發展環境的凈化,需要從多個方面和角度入手,尤其是要保證隊伍建設過程中的制度建設和管理機構建設,要成立面向社區體育公益性指導員體系建設的相應部門或者協會,要根據上級體育行政部門的相應問題進行溝通和完善,推動健身團體、健身活動站等指導工作的順利完成和實施。
(三)加強理論創新
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充實的理論為依據和基礎,在整個理論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對之前先進經驗進行總結,更需要以理論為依據,尋求整個理論創新的關鍵所在。在具體工作中,要依據體育工作的相關理論進行創新指導,保證整個體育指導員工作在完成的過程中的合理和可行性。
三、結論
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的建設現狀,以自身發展為基礎,尋求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個方面合作的社區發展模式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政府要牽頭尋求與社會多個力量的合作,保證給予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以最大的資金支持,從而提高其在培養體系中的硬件設施;第二,政府把控,市場力量為主導的培養模式。要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政府管理模式,要讓所參與的社會力量進行有效的管理,通過更加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措施來更好地引導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發展能夠成為市場化和成熟化的體系;第三,遵循請進來,走出去的基本原則,保證國內或者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能夠進入到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發展當中,從而更好地促使以市場經濟調控為主的社區體育指導員公益性服務體系發展的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倪同云,白玲,陳琳,楊新利.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01:37-39-43.
[2]李相如.日本大眾體育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概況[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04:12-14.
[3]倪同云,林顯鵬,陳琳,白玲,杜利軍,詹軍強.中日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1999,02:1-5.
[4]黃勝,林紅.中、日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及資格認定制度的比較研究[J].體育學刊,2000,05:126-128.
作者簡介:李春風(1963-),女,吉林長春人,職稱:教授,學歷:大學本科。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關于構建社區體育公益性崗位服務管理體系的研究,課題號:15B13,吉林省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