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魏楠
這個周期里能源行業最具話題的一些人物。他們身處的陣地,充斥著改革博弈和產業交融。
有人依舊虎嘯山林,有人只能黯然離場。
翻遍過去十年的中國能源史,絕沒有一個國有能源企業的領導人能夠像劉振亞一樣充滿了爭議。甚至可能以后都很難再出現一個像劉振亞這樣的國有企業一把手。
出身電力系統,一直在電力系統內升遷的劉振亞,擔任國家電網公司一把手長達12年的時間。這不可避免的讓國家電網公司從上到下都打上了深刻的“劉振亞烙印”。
這樣的判斷與評價并非全部出自負面。一方面,強勢的一把手會滋生出一言堂、管理過于簡單直接等問題;另一方面,一把手的權威能夠保證公司的戰略、策略自上而下得到充分且堅決的執行。這對于企業戰略的持續性,尤其是國有企業(一把手可能出現頻繁更換的情況),是極大的利好。
劉振亞更大的爭議在于,其擔任國家電網公司一把手的十二年間,正處在了中國電力改革最關鍵的時期。從2002年的“5”號文到2015年的“9”號文,國家電網一直處在電力體制改革的最關鍵點上。
硬幣的另一面是,國家電網公司飛快的發展速度:劉振亞治下,國家電網公司年利潤從50多億元到865億元,增長近15倍的業績。截至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的營業收入為3296億美元,位列世界500強第二。
毫無疑問,退出一線的劉振亞留下的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無論如何商定成敗,他都讓國家電網這艘巨艦在過去十年,一往無前。
對內集權
撤銷區域電網公司,設立省網公司。這是國家電網公司進行公司結構變化的一大舉措。
華北電網、東北電網、西北電網、華中電網和華東電網是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的產物。根據5號文,區域電網公司與省網公司之間是母子關系。之后要逐步建立區域電力市場監管體系和市場運營規則,進而形成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統一的區域電力市場。
變化從國家電網提出“三集五大”開始。所謂“三集五大”是指推進人財物集約化管理和“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大營銷”體系建設。
無論是“集”還是“大”,統一、一致、集中都是最核心的概念。換言之,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對所有的區域電網及更下層的經營和管理都有絕對的權威。
2011年,有媒體報道國家電網公司將撤銷除華北電網外的其他四大區域電網。當時國家電網曾予以否認,并表示設立區域分部只是為了加強對區內公司的管理、協調、服務和監督職能。
實際上,在區域電網公司將經營區域劃轉給省網公司負責后,也難逃消失命運。2016年,除華北電網外,東北、西北、華中、華東四大區域電網公司法人均已注銷。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電網區域往往并不與省級行政區劃的界限完全一致,甚至有時候差別很大。加上部分大型發電、輸電項目的存在,區域電網和區域性的電力市場監管與運營有著更加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劉振亞對于“三集五大”的強勢推行,不僅一舉改變了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國家電網公司的公司結構,更直接讓拆分國家電網公司基礎的區域性電網公司在電力行業的序列中消失。
長期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的一把手,劉振亞對于電網體制的態度十分明顯。劉振亞一直堅持輸配一體化、調度和電網一體化的觀點。劉振亞認為,目前國家的電力體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電力系統瓦解和大面積停電的風險。
他提出,“實施輸配電網結構分拆反會帶來效率損失。實施輸配電網結構分拆,有時候不僅不會提高電力工業效率,相反會帶來效率損失。”他還援引學界研究,認為中國若實行輸配分開將增加成本600億至1800億元。
劉振亞堅決的態度對于電力改革無疑是有著很大影響的。不夸張的說,劉振亞在過去十二年里,以一己之力對電力體制改革的走向和進度都產生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他的國家電網公司依然沒有停下對外擴張的步伐。
對外擴張
從2006年到2015年,國家電網110(66)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從41.32萬千米增至88.99萬千米,110(66)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從11.38億千伏安增至36.12億千伏安,分別增加1.15倍和2.17倍,年增5.3萬千米、2.7億千伏安。
在強勢推行公司結構改革的同時,劉振亞大大加快了中國電網建設的步伐。其中,特高壓成為過去十年電網投資增量的最大部分。
2004年,劉振亞剛剛就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就提出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的戰略構想。2005年3月21日,劉振亞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匯報發展特高壓電網情況。
特高壓建設從提出就遭遇了激烈的反對聲,其中以交流特高壓為主。在國家電網長達十幾年的不懈公關之下,特高壓的建設依然在持續行進中。
2006年8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了晉東南-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2009年工程正式建成。
2013年1月,“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14年,捆綁了“治霾”概念的特高壓進入快車道。“四交四直”8項特高壓工程上馬。
根據國家電網規劃,“十三五”期間,在“四交五直”工程基礎上,后續特高壓工程分三批建設,首先是加快建設“五交八直”特高壓工程,其次在2018年以前開工建設“十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加快統一同步電網建設。最后,2020年以前開工建設“十三五”規劃的特高壓網架加強和完善工程。
然而,劉振亞擴張國家電網的腳步還不止電網本身。
2010年,經國資委批復同意,國家電網公司正式重組整合許繼、平高集團。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舉直接被質疑為違背電力體制改革的精神。
設備制造業務作為電網企業的輔業,本應被剝離,但處于強勢壟斷地位的國家電網公司遲遲沒有進行主輔分離,反而進一步將行業排頭兵許繼集團和平高集團收入囊中。
盡管遭到了激烈反對,甚至引起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通過內參向工信部等部門直接上書。但是收購許繼、平高依然成功。
無論是對內集權還是對外擴張,劉振亞在國家電網走出的每一步都無法擺脫其“加強壟斷、背離改革”的質疑。國家電網也一天天成長為無可撼動的行業巨無霸。至于劉振亞自己的是非成敗,還是留作后人評說吧。
堅強智能電網
劉氏“國網詞典”的代表詞匯之一。其定義為: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據稱2016—2020年投資額將達到2萬億元。
百科詞條 看詞條,讀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