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麗
摘 要:羅興伽人是緬甸若開地區信仰遜尼派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是目前緬甸最大的穆斯林群體,是殖民時期移居到緬甸并與當地人融合后的一種混合民族。在緬甸五千多萬人口中,有260多萬穆斯林人口,多生活在若開地區。后隨著穆斯林和佛教沖突的激化,升級,爆亂,以及緬甸歷屆政府對羅興伽人的排擠,多次發生羅興伽人逃亡浪潮等,最終轉化成為羅興伽人問題。近年來,受到地區間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緬甸也因羅興伽人問題在國際輿論中備受矚目。在羅興伽人身份問題,難民危機中,緬甸政府需要作出哪些新的思考和舉措;在緬甸和平進程中,解決難民羅興伽人問題將是本論文考慮的重點。
關鍵字: 緬甸 若開 宗教沖突 對策
引言
緬甸是一個民族,宗教信仰眾多的國家。近年來由于“羅興伽人”①問題引發了系列的宗教沖突,難民問題,鄰國邊界問題,引起國家社會廣泛關注。國際人權組織稱為“東南亞巴基斯坦人”,緬方一般稱“孟加拉人”,中國學術媒體常稱“羅興伽人”或“羅興亞人”,外國媒體常稱“穆斯林少數民族群體”。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羅興伽人是英殖民時期印度移民浪潮(多為穆斯林人),以及殖民需求從孟加拉進入若開地區貿易,生活的移民,最終發展成為羅興伽人。羅興伽人信奉伊斯蘭教,說羅興伽語②,類似孟加拉方言的一種。2016年3月,民盟上臺領導,緬甸正處于經濟,政治和社會全面民主轉型時期,但地區間宗教暴力沖突此起彼伏,特別是針對若開邦羅興伽人問題的處理,儼然已成為國際社會對緬甸民主化進程重要檢驗。
一、造成若開地區宗教沖突的原因
(一)緬甸歷屆統治者對羅興伽人的政策和態度
在緬甸獨立初期,吳努政府對羅興伽人采取溫和政策,承認其合法地位,認可羅興伽人是若開地區的土著居民之一。吳努總理公開承認“住在若開地區的羅興伽人是緬甸的民族”,羅興伽人也能入籍緬甸③,賦予其一定政治權利和地位。情況在1961年有所變化,因政府通過憲法修正,確立佛教為國教,引起包括羅興伽人在內的非佛教徒不滿,引發宗教沖;1964年奈溫政府取消了馬由邊境的特別行政區,并宣布羅興伽相關的組織為非法組織。1982年,奈溫政府頒布了新《緬甸公民法》,沒按1948年《緬甸聯邦入籍法》和《緬甸聯邦國籍選擇條例》獲取身份證的羅興伽人被迫淪落為非法公民,甚至一些正常取得身份證后來也被政府強制收回。政府把身份證按顏色為三個等級,粉色(真正公民),藍色(客籍公民),綠色(歸化公民),羅興伽人幾乎不屬于以上三種,意味著他們沒有獲得身份上的認可和接納。1988年蘇貌統治時期延續了奈溫政府對羅興伽人的政策;1992年丹瑞政府出臺很多限制羅興伽人的政策和執行方法;最為嚴重的是2005年,緬甸政府開始否認羅興伽人是緬甸公民,并拒絕接收孟伽拉國遣返回來的羅興伽人,當時還受國際譴責。2011年吳登盛上臺以來,緬甸雖進入民主轉型發展時期,但政府并沒有“民主”的承認羅興伽人,外交部長發表聲明說,羅興伽這個詞從未在緬甸歷史上出現過。2016年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上臺,也未出臺羅興伽人問題的解決措施。至今,緬甸各界政府未給予羅興伽人真正公民的身份,對其系列問題的政策也有失偏頗。緬甸實現民族和解,達到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羅興伽人問題是緬甸政府不可回避,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
(二)佛伊宗教沖突不斷
若開地區的羅興伽人問題,實質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和若開伊斯蘭教之間宗教對抗的結果。此外,佛教和伊斯蘭教之間錯綜復雜,大大小小的沖突也是造成羅興伽人問題接二連三發生的重要原因。1938年“神廟事件”④,1988年的反印暴亂以及1997年多地爆發的宗教沖突,都有波及羅興伽人,迫使羅興伽人外逃。其中,性質最為嚴重的大事件是2012年,一名若開女子被三名穆斯林男子強奸事件為最直接的導火線,佛伊宗教沖突矛盾加劇,兩教的暴力活動,使上百羅興伽人受傷,死亡。2013年沖突蔓延至緬甸中部,使佛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異常激烈的佛伊沖突帶來的嚴重后果是大批難民逃離家園,難民安置等問題,進而也牽引出國內民族政治問題,鄰國邊界問題,成為國際社會熱點問題。同樣,也因一系列的問題,更加突出羅興伽人問題解決的迫要性。
(三)歷史遺留的復雜性問題
羅興伽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歷史遺留的復雜問題。羅興伽人在緬甸能否得到政府和人民的接納認可,最重要的是對其身份認證的問題。歷屆政府對羅興伽人身份問題,只是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做出一些政策上的調整。英殖民緬甸時期,一些信奉伊教的孟加拉人自由移民來若開地區生活,為后來佛伊沖突爆發中下仇恨。第二次英緬戰爭后,殖民開發需要,大批印度移民來到緬甸,有一半以上是穆斯林教徒。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緬甸國內民族成分,不同民族的交融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對緬甸社會產生復雜影響。再者,殖民時期以印治緬,“分而治之”的策略加深了緬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客觀來看,佛伊宗教沖突,若開羅興伽人問題都是矛盾激化的結果,對緬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惡劣的影響。
(四)紛繁雜亂的外界因素
羅興伽人問題劇烈爆發還與外界紛繁雜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一是受到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滲透。緬甸宗教眾多,經濟落后,發展緩慢,故一直是宗教極端分子青睞之地。1999年開始,“伊斯蘭祈禱團”⑤和阿富汗大本營“基地組織”⑥建立聯系后,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和緬甸等地區建立了眾多信徒網站,并對信徒們進行訓練,并制造恐怖事件。2012年緬甸若開邦佛伊暴亂發生后,“基地組織”還曾威脅緬甸政府和人民“欺負穆斯林兄弟”,并煽動羅興伽人成立“圣地”組織,聲稱基地組織會提供援助。此外,2015年,國際恐怖組織也對緬甸穆斯林受害者表示關切問候。由此可見,恐怖組織的滲透,使羅興伽人問題更復雜,也加劇緬甸政府和若開地區,以及若開佛伊之間的矛盾。二是全球化背景下局部沖突和熱點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緬甸若開地區的羅興伽人問題已上升成為國際社會民族宗教重大事件。
二、解決若開羅興伽人的對策
(一)緬甸政府必須有所為
1.羅興伽人身份認證問題
羅興伽人身份困境是緬甸乃至國家國際社會的復雜問題。《世界人權宣言》規定:“人人享有國籍;任何人的國籍不得任意剝奪,亦不得否認其改變國籍的權利”。但在羅興伽人身份問題上緬甸始終站在反對的立場。2015年昂山素季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有關羅興伽人的問題),保護民族權益是一個需要非常非常小心處理的課題......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國內有很多不同的種族和宗教群體,對其中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其他群體......這復雜的形式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解決的”。按照緬甸目前的局勢和發展狀況,羅興伽人身份問題的解決還是任重而道遠的。緬甸政府方面需要拿出更積極主動的態度來解決該問題,追根溯源,正視歷史,理清楚羅興伽人來源,在緬甸的生存發展,給羅興伽人一個公正合理的交代。
2.難民安置問題
對難民安置并不是簡單的建立難民營,讓難民暫時安住的問題,也要解決難民偷渡,難民教育,衛生,醫療,水源甚至包括邊境外交危機等問題。難民逃亡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國家,造成了大量的人口販賣和“打黑工”現象,人權得不到保護。緬甸不僅要應對來自羅興伽人問題,也要處理因該問題產生的與其他國家關系的新問題。在治理羅興伽難民問題上,政府需要密切關注羅興伽人群,充分發揮政府應有的責任,接納,包容境內的羅興伽人,并對境外羅興伽人提供人道主義救援。
3.以和平手段解決佛伊宗教沖突
羅興伽人問題演是佛伊宗教對抗的結果。政府必須有以和平手段解決沖突的態度和決心,并在實踐中堅持。一是承認佛教地位的同時也要讓其他宗教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二是宗教沖突發生時,政府問清職責,不偏袒任何教派,要盡力以和平手段解決沖突,不采取軍人武力鎮壓等激進的方式。保護各宗教的利益,不斷提高處理宗教事務的能力,妥善處理沖突后續問題。
4.積極引導宗教與緬甸社會發展相適應
宗教問題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述問題處理不當也會轉化成復雜的宗教沖突,甚至成為不可控制的問題。宗教在緬甸的發展不僅僅是宗教信仰問題,也是文化交流的問題,要發揮宗教文化在對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若開羅興伽人的問題是緬政府亟需解決的宗教文化之一。再者,緬甸政府需要完善宗教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給個宗教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現代教育,科學手段等方式引導宗教的傳播,解決宗教沖突矛盾引發的系列問題。
5.實現政府與地區,宗教間的對話
羅興伽問題是緬甸政府和若開地區,佛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復雜問題。解決該問題不僅需要緬甸政府的努力,也要加強對若開地區的治理,要在政治上團結若開地區的個民族,共同發展。同時也需要政府和若開地區各領導人“平心靜氣”共同探討羅興伽人問題。政府也要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民間宗教團體等力量協同處理宗教矛盾。同時歡迎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學者們關注羅興伽問題,為解決問題出謀劃策。此外,緬甸政府還應該借鑒世界各地其他國家解決宗教沖突的成功事例,盡早順利解決若開羅興伽人問題。
(二)加強國家間,國際間的合作
1.加強與孟加拉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間的合作
伊斯蘭教分離組織的領導主要涉及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緬甸若開地區。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以及美國全球反恐戰略的支持,四國要堅持反恐的立場,消除國際恐怖組織對羅興伽人的繼續滲透。緬甸需要同上述國家加強合作,參與難民危機會談,共同解決羅興伽難民收留問題以及后續生活等問題,要規劃難民今后發展問題,給難民發展信心。
2.聆聽國際聲音,尋求國際援助
國際社會始終關注著緬甸羅興伽人的相關問題,及時提供人道主義關懷。緬甸要正視國際社會對“羅興伽人”人權問題不和諧的聲音,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而并非是采取中庸之道或者逃避問題;要積極主動接受國際組織的的人道主義關懷和救援,幫助羅興伽人獲得更安穩良好的生活環境;再者要堅決同國際組織打擊世界范圍內的恐怖組織和宗教極端分子。
結語
起至今日,因為緬甸國內錯綜復雜的因素,羅興伽人的問題仍然沒有實質性的解決。現政府也不會在民主社會轉型過程中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徹底處理羅興伽問題,只會是蜻蜓點水的涉及,羅興伽問題要徹底解決,還任重而道遠。但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學者們關注羅興伽人問題,對難民的安置懷有更對的人道主義關懷和救援,使羅興伽人問題的解決獲得更多的機會和可能。緬甸若開地區宗教沖突,從長遠來看,是緬甸實現民族和解,民族團結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緬甸內政外交的重要癥結之一。需要緬甸政府做出更大的努力,也需要其從宗教沖突中有所啟發,順利緬甸民主進程,讓緬甸各民族的人民實現民族和解,宗教和睦,經濟政治文化得以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祁廣謀,鐘智翔.東南亞概論[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111-118
[2]鐘智翔.緬甸概論[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3:122
[3]鐘智翔,尹湘玲.緬甸文化概論[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100-106
[4]賀勝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424-430
[5]D·E·史密斯.緬甸的宗教和政治[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65:64
[6]霍爾.緬甸[M].中山大學出版社,1979:207-209
[7]李晨陽.緬甸國情報告(2012-2013)[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12
[8]敏登.緬甸若開邦“羅興伽人”研究[J]南洋問題研究,2013,2:63-73
[9]郭秋梅.身份認同視野下的緬甸“羅興伽人問題”探析[J].東南亞研究,2014,1:16
注釋:
①也稱“羅興亞人”,根據英文通用稱呼“Rohingya”而來。學術界,漢語媒體報刊中均采用“羅興亞人”的譯法,但“羅興伽人”的稱呼也頻繁出現,本文采用“羅興伽人”這一譯法。
②羅興伽語是孟加拉語,緬甸若開語以及烏爾都語混合的語言。
③1848年吳努政府時期,頒布了《緬甸聯邦入籍法》和《緬甸聯邦過激選擇條例》
④1938年7月,緬甸作家貌延再版其長篇小說《神廟》時,將貌瑞佩撰寫的帶有激烈攻擊佛教內容的章節作為附錄翻印出來。內容引起佛教徒不滿,受官媒的抨擊,激發兩教之間的矛盾,發生激烈的宗教沖突事件。
⑤1958年“伊斯蘭之家”一批激進分子潛入馬來西亞,化名“伊斯蘭祈禱團”,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招募新成員。
⑥基地組織,成立于1988年,被指策劃多起恐怖事件,是聯合國安理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目標主要是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指在消滅全世界入侵伊斯蘭世界的西方國家,以建立一個純正的伊斯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