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賢
摘 要:網絡信息早已經浸入我們生活,根據中職教育階段的特點,建設數字化校園已經成為新一代中職教育培養人才的必要方式。本文表述了中職校園數字化建設的目標和建設思路,提出了新一代中職校園數字化建設的體系結構,對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施方案、建設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校園 數字化 建設 思考
一、中職校園數字化建設的目標和建設思路
(一)中職校園數字化的目標
為了實現教育、管理、科研、教學、培訓、科技、生活服務等校園網絡信息的收集、存儲、傳輸、處理、整合、應用,加強校園中老師和同學溝通了解,使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數字化中職校園的建設,就是依托當今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系統等,以數字化網絡信息為基礎建立一種虛擬教育教學環境和平臺、構筑與中職校園相適應的信息體系。
(二)中職校園數字化建設的主要思路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加強高校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利用先進網絡和信息技術,整合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礎設施”的要求,結合我們中職學校實際情況,現在絕大部分中職院校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網絡基礎架構和網絡管理系統,通過OA系統、教務和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等措施初步實現了數字化校園。結合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趨勢與中職學校的具體需求,筆者認為未來的中職數字化校園應從五大方面進行建設。
1.網絡基礎。包括校園網、多媒體教學系統、網絡中心、數據中心、終端系統等最基本的數字化硬件設施。
2.基本服務系統。包括信息發布、電子郵件、短信通知、安全服務、身份認證、計費管理等基礎軟件。
3.應用數字系統。包括教務管理系統、辦公系統、學生管理系統、數字教學資源庫、VR模擬仿真教學系統、門戶網站、試卷題庫系統、考試系統、數字圖書館系統等,這些作為核心支持系統,對校園內各種信息資源加以管理。
4.物聯網系統。包括對校園內的信息化教學設備、門禁監控、消防設備、移動終端、人物識別等任何信息載體的智能連接與控制。
5.云技術與大數據系統。包括基于互聯網的虛擬計算分配系統、云桌面、云存儲等技術,結合用戶認證系統、網絡行為管理器、數據流量分析系統及校園大數據軟件分析對校園信息資源進行統計分析,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誤區
目前,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的誤區,主要體現在:
(一)有平臺,無資源
受經費緊張、人員素養、領導觀念等問題的困擾,投資不足決定了現在很多中職院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還停留在校園網的硬件基礎上,維持少量的基本教學的必須軟件,在品種和數量上都嚴重不足。無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發揮。
(二)應用系統缺乏標準和兼容性
在應用軟件系統的選擇與使用上,很多中職院校建設散亂,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信息共享不足,缺乏統一規劃,無統一的建設標準,導致數據資源的共享、積累和利用率不高。
(三)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意識不夠
有的中職院校雖配備網絡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設備,但沒有進行安全評估檢測,存在較大網絡漏洞與安全隱患。忽視軟件版權問題,使用盜版操作系統等軟件,埋下了潛在的危機,一旦遇到嚴格的維權行動,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
(四)教師信息化素養及管理機制相對不足
由于中職院校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對教師使用信息化設備與軟件的能力要求較高,特別是要利用數字平臺能開發各類教學資源。但很多院校沒有成立相應的部門和配套的政策、制度來保證示教和學習軟件的開發、升級、維護,師生不能及時方便的得到與使用合適的教、學軟件。
(五)缺乏理論指導
相對于數字化校園的軟硬件建設,數字化校園的理論制度建設相對滯后,許多中職院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簡單采取參照發達地區和重點高校的建設經驗來實施,忽視了地區差異、經費條件、人員素質等因素,在實施過程中有技術上的一步到位和時間上的立馬實現的思想,把數字化校園建設這樣一件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簡單化,使數字化校園建設失去了持續有序的發展動力,也制約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程和健康發展。
三、關于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建議
怎樣搞好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筆者認為主要就是解決“建什么”、“為誰建”、“怎么建”的問題。
(一)做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頂層設計
要推進中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實現中職院校的教育現代化,首先要提升學校領導的信息化意識與能力,其次要組建相應的組織機構,然后根據中職院校具體情況來規劃數字化校園建設核心和順序,以滿足學校實際業務需要、覆蓋校級所有業務為基本原則,以服務教學、管理、實現教學數字化為建設核心,以滿足學校發展不同階段的應用需要為建設順序,以體現一體化綜合服務為抓手,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數字化校園中長期建設規劃。
(二)根據服務對象做好需求分析
中職院校數字校園服務的對象大致分為新生、在校生、實習生、家長、教職工、學校領導、企業單位等角色,按照角色的功能及資源需求進行分析,然后融合MIS、EAI、ERP、物聯網的管理概念,設計出標準化、模塊化、一體化的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模型,再根據領導意識、經費條件、人員素養等因素制訂逐步實施的具體實施方案。
(三)做好應用解決方案
以資源共享、開放集成、互聯融合的基本原則,針對應用支撐平臺,按照“建標準”、“先集成”、“再應用”、“后擴展”的步驟,采取開放、創新、兼容、共享的手段,使用WIFI、一卡通、物聯網+RFID、大數據、云技術、網絡支付、智能終端、流媒體、網絡行為管理等新技術,在保障原有設備的基礎上,制訂后續擴展應用的接口標準,以滿足教學、管理、服務等業務需求為目標,形成具體的應用解決方案。
(四)完善數字化校園人力資源體系
再好的平臺,沒有人使用也只是擺設。充分發揮數字化校園的功能,為中職院校的綜合工作服務,除了要搭建相應的軟硬件平臺之外,必須要有全校廣大師生員工的廣泛參與。首先要制定相應的信息化管理規章制度和信息化激勵機制,鼓勵師生員工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培養以用促建、資源共享的習慣。其次,完善包括學生、教師、管理人員、信息化建設人員、運行維護人員等“建”、“管”、“用”的數字化校園人力資源體系建設,促進中職數字化校園的穩步推進。作為中職院校,也可以發揮專業優勢與人才優勢,充分利用教師隊伍中科研能力強的群體自行開發實用的軟件,或與企業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進行各類管理系統、數字教學資源、APP等應用的開發。
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改進,數字化校園才有生命力。中職院校根據自身實際按以上四個方面逐步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既可減輕經費投入的壓力,又能實現設備、資源的增長與人員素質的增長同步。有助于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并使學校及教師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熱情得以長期保持,最終讓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步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佳境。
參考文獻:
[1]劉建宇,徐偉剛.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與設計的探討[J].中國電力交易,2011(32)
[2]黃雪萍.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2(31)
[3]徐靜靜.淺談對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建設教育,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