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形態的多樣式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強勢崛起,我國物流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階段。但是,要想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自身變革,解決自身的不足。
關鍵詞:物流企業;問題;策略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呈現井噴的發展趨勢,但是物流企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真正做的好的企業是屈指可數的。目前而言,我國的物流企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中央直屬的專業性物流企業,即專營生產資料的物資儲運總公司和外運總公司。倉儲主要針對系統內部,因此商流與物流分離,受行政控制。二是地方專業性物流企業,即地方商業系統的儲運公司及糧食倉儲系統,完全受當地行政領導。三是兼營性物流企業,即集物流與商流為一體的物流企業,這種企業大多數是民營性企業,且數量還在增長。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多數都是以行政命令管轄,造成了體制僵硬,效率不高。這種物流格局導致了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于利益沖突及信息不通暢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淀,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設備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
我國的物流水平仍難以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與物流發展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制度和法規有待完善。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用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物流企業跨區域開展物流業務時常常受地方保護主義困擾,國有企業在選擇外部更為高效的物流服務,處置原有儲運設施和人員時,所遇阻力巨大,這些必然會影響企業物流效率的提高。
2.缺少綜合性物流服務首先,從發達國家來看,現代物流的功能是設計、執行以及管理客戶供應鏈中的物流需求,其特點是依據信息和物流專業知識,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而現在,我國多數物流企業是在傳統體制下物資流通企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企業服務內容多數仍停留在倉儲、運輸、搬運上,很少有物流企業能夠做到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現代物流服務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我國的物流企業,無論是物流服務的硬件還是軟件與電子商務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物流服務還有較大的差距。
3.條塊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體制制約著物流業的發展電子商務下,物流的專業化分工特點雖然日益明顯,但是物流的組織和管理卻不斷向綜合性發展,各種物流方式和物流載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但是,我國目前的物流行業管理仍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部門分割體制。與物流相關的各部分分別由鐵道、交通、民航、內貿等不同政府部門進行管理。依據這種條塊管理體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縱向隸屬和管理格局,嚴重制約著在全社會范圍內經濟合理的對物流進行政體統籌和規劃,妨礙著物流的社會化進程。
4.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國外物流的發展實踐表明,物流從業人員是否具有較高的物流知識和操作經驗,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國外的物流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物流教育系統,許多高校設置了與物流相關的課程,為物流行業培養并輸送了大批實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國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還相當落后,高校中開設物流課程和專業的僅有十幾所,與物流相關的職業教育也十分匱乏,物流人才稀缺。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一)完善體制和政策環境
2005年,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建立,這意味著政府部門間推動現代物流工作的協調機制網絡基本形成。為了適應物流業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增強聯席會議的權威性和協調能力,要建立專業化的聯席會議辦公室,并成為經常性工作機構,明確責任與義務,加大對地方協調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使其真正發揮作用。制定各地物流發展規則,推進物流法規制度建設,盡快完善物流業的法規政策,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強化物流企業自身服務能力
在提高自身服務能力方面,要從客戶的具體需求出發,將所有能力的提高立足于更好地服務于客戶。不斷為客戶提供有利于其節約成本,改進服務的個性化增值服務,才是物流企業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物流企業不僅僅提供傳統的物流業務,還包括按照客戶特定的業務流程,設計如何捆包,用哪里的倉庫保管,采用哪個運輸部門,途徑和哪條運輸線路,在哪個恰當的時機發貨等等,以達到謀求客戶的物流業務效率和削減客戶物流成本的目的。物流服務高將自身的行業優勢轉化為新的生產力資源融入企業客服之中,從而實現雙方利益一體化,經歷競爭、淘汰、資源整合及虛擬經營后,逐漸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
(三)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網點建設
信息化與否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訂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絡,全球用戶資源網絡,計算機信息網絡。借助信息技術,企業能整合業務流程,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當前,國內物流市場已實現國際化,建立四通八達的網絡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絡,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
(四) 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實施人才戰略
我國物流企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只是裝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要解決目前物流企業人才匱乏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加強物流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快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現代物流需求的發展。物流是一門新興學科,目前,我國物流企業中高等物流專業人才的很少,人才缺乏是物流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對高級物流主管的調查表明,約有91%的擁有學士學位,其中51%具有碩士學位。并且這一比例逐早在上升。我國與這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信息技術課程也是物流專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的展,物流技術正在不斷更新,為適應這一需要,各物流企業每年都需要安排一定時間讓其物流主管參加學習,補充新的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隨時掌握物流業的發展趨勢和動向,保證物流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只有盡快解決我國物流企業存在的問題,才能使整個物流行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群眾,相信在政府和企業共同的努力下,我國物流企業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滌非.協調物流與市場營銷的關系—提高企業競爭力[J].中國科技信息,2013,(32):345-361.
[2]李謙,楊淑芬,晏敬東.我國快遞物流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08,(32):164-166.
[3]伊猛基.民營快遞企業加盟管理的困境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4,(11):18-19.
作者簡介
張雅楠(1996-),女,漢,山東泰安人,臨沂大學2015級物流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研究方向:冷鏈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