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祥
摘要 牟定縣具有適宜油菜種植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通過大力推廣優質雙低油菜品種,實行規模化、規范化的種植與管理,既提高了油菜的產量與品質,又促進了油腐乳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干旱缺水、低溫霜凍、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危害加重和組織化與產業化的水平較低、缺乏有技術的勞動力仍是做大做強油菜產業面臨的問題。闡述牟定縣油菜生產的現狀,論述了發展油菜生產具備的條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從開展油菜豐產栽培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加大對油菜生產的扶持力度、通過與省州科研院所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提高推廣實力、鼓勵油腐乳加工企業建立油料基地和搞好病蟲害的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油菜生產;現狀;問題;對策;云南牟定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53-03
油菜是牟定縣主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栽培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菜籽油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牟定縣的油菜種植面積也在逐年提高,產量和品質也隨著栽培水平的提高與優質雙低油菜的大面積示范推廣而提高。但在油菜生產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只有充分地利用好現有的政策和產業優勢,才能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菜油的需求,促進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1 油菜生產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
牟定縣常年種植油菜2 000.00~3 333.33 hm2,產量2 250~2 400 kg/hm2,總產量4 500~8 000 t,總產值2 700萬~4 800萬元。主要種植的品種有A35、云花油3號、云花油5號、云花油6號、云花油7號、云花油8號、云油雜2號、德油5號、德油8號、德油13號和本地的黃油菜。種植的方式是雙犁雙耙小墑打塘點播、板溝打塘點播。全縣有13家油腐乳加工企業,擁有羊泉、石羊、天臺、鵲泉牌、云香嫂等知名品牌。2016年生產油腐乳達3 000 t,每生產1 t油腐乳用菜油0.21 t,共需優質菜油630 t。油菜生產向腐乳加工企業提供了優質油料,對腐乳產業的發展壯大,打響優質腐乳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發展油菜生產具備的條件
2.1 自然條件適宜油菜種植
牟定縣地處滇中高原,海拔在1 140~2 750 m之間,河流屬金沙江水系,幅員面積1 464 km2。境內有中小型水庫867座,總庫容6 423萬m3,有效灌溉面積12 040 hm2。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17.4 ℃,年降雨量880 mm,具備油菜生產和相關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基礎。
2.2 氣候條件適宜油菜種植
牟定縣冬無嚴寒,油菜最佳播種期是10月15—31日,10月平均氣溫16.08 ℃;營養生長期10月、11月每年都有一定的降雨,溫濕度適中;開花期平均氣溫10.41~13.96 ℃;成熟期平均氣溫17.83 ℃。在油菜整個生育期有霜日數70~80 d,冬季晴天日數多,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適宜油菜生長,且易形成高產、優質的光合產物。
2.3 土壤條件適合油菜種植
牟定縣的土壤棕壤土占0.5%、黃棕壤土占7.4%、紅壤土占28.6%、紫色土占55%、水稻土占8.5%,最適宜油菜種植的村(居)委會有43個,適宜種植的村(居)委會有29個、次適宜種植的村(居)委會有8個。加之前作多數是烤煙,具有油菜種植所需的肥水條件,沒有茬口矛盾。
2.4 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腐乳產業的迅速發展,對菜籽油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加之國際國內菜籽油價格持續上漲,給油菜生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牟定縣油菜籽因質優量大而遠銷省內外,深受消費者喜愛,價格也一路上漲,自2012年以來,油菜籽的價格均保持在6元/kg以上,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2.5 國家扶持,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高
國家把油菜納入了糧油生產補貼的范圍,每年均按種植面積進行直補,農民充分享受到了國家的惠農政策,種植油菜的積極性高漲。
2.6 擁有油菜高產創建項目
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長期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有著密切的技術合作,先后承擔了云花油7號、云花油9號鑒評示范,為這2個品種通過云南省種子評定委員會的審定做了大量基礎性的工作。近年來,牟定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從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引進云花油3號、云花油5號、云花油6號、云花油7號、云花油8號、云花油9號在全縣試驗、示范和推廣,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的產量,改善了品質。2010—2016年組織實施了1個萬畝部級、10個萬畝省級油菜高產創建項目和2個國家級優質油菜基地示范縣建設項目。由于有項目經費扶持,技術指導與服務到位,項目區油菜平均產量比非項目區增產5%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牟定縣農技推廣中心承擔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下達的215.33 hm2油菜繁種,其中云花油3號18.93 hm2、云花油6號72.67 hm2、云花油8號44.67 hm2、云花油9號72 hm2、云油雙2號6.67 hm2、云油雜10號親本0.4 hm2;承擔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下達的27.6 hm2油菜制種,其中云油雜2號5.53 hm2、云油雜10號13.27 hm2、云油雜12號0.8 hm2、云油雜15號8 hm2,共收購合格種子267.69 t,實現了科研單位、推廣單位和繁種農戶的共贏。通過與省州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接受省州專家的檢查與技術指導,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高產栽培模式,對油菜高產栽培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2.7 優質雙低油菜的比例高
由于大力推廣了花油系列、云油雜系列、德油系列良種,淘汰了一些本地黃油菜品種,使牟定縣油菜品種和品質結構得到全面的優化。至2016年,牟定縣優質雙低油菜的占有率達到了95%。
3 發展油菜生產和相關產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牟定縣的油菜生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相關產業發展迅速,但要把油菜的單產和品質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做大做強相關產業,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只有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和消除制約因素,才能使油菜生產上規模、上檔次,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形成良性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相關產業對菜油的需要。
3.1 干旱缺水和低溫霜凍仍然是制約油菜生產的主要因素
雖然牟定縣的水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由于5年來的嚴重干旱造成庫塘蓄水不足,遠遠不能滿足油菜生產對水分的需求,導致產量和產值不高,品質受到影響。牟定縣播種油菜的最佳節令是10月15—31日,但進入10月以后多數年份雨水已停,按最佳節令播種因沒有降水難以保證出苗,提前播種易遭受低溫霜凍,特別是3月的低溫霜凍對油菜產量的影響很大。
3.2 油菜生產發展不平衡
壩區、半山區種植油菜的水平較高,而山區種植油菜的水平較低,產量不高,品質差,經濟效益不明顯。
3.3 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危害加重,對油菜生產構成威脅
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是典型性土壤傳播病害,于1996年傳入牟定縣,先在大白菜、青菜、花椰菜、結球甘藍、蓮花白、薺菜上發生,近幾年傳播到了油菜上,發生范圍擴大,蔓延迅速,危害加重,如不采取積極的防控措施,后果不堪設想。
3.4 缺乏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力
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加上農業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不明顯,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殘、文化素質偏低的人,接受科學種田的能力和水平有限,難以做到精耕細作,規范化栽培和管理。
3.5 組織化和產業化的水平低
目前,牟定縣的油菜種植多是以戶為主的分散種植,組織化水平較低,給農技部門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帶來許多困難,種植效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其次是全縣僅有十幾家民間小榨油作坊,規模小、設備陳舊、能耗高、加工工藝與技術落后,加工出的油品純度不高成為油菜加工產業發展和效益提高的瓶頸,加上能源、物資、勞動力價格上漲,油菜籽加工總體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油菜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相關產業的良性發展。
3.6 “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突出
牟定縣的油菜生產仍以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由于農戶自由購種、自由種植,種植品種多而雜,油菜籽質量便難以保證,加之優質油菜籽與普通油菜籽難以區分和辨認,優質油菜與普通油菜籽混收,優質優價也就難以體現。由于組織化程度較低,生產、加工、銷售各部門條塊分割,分散管理,因而難以形成整體優勢,創出品牌產品,直接影響了油菜籽的轉化升值。
4 對加快優質油菜生產和相關產業發展的對策
4.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采取鞏固和擴大油菜高產種植區,重點發展新興產業區的措施培植新的產業帶。要在鞏固和擴大高產種植區的同時,大力培植以元雙、牟姚、牟廣公路沿線為主的油菜產業帶,大力發展以油菜為主的觀光農業;要整合各種項目資源,要以實施油菜基地示范縣建設、高產創建項目為契機,大力舉辦示范樣板,以示范樣板帶動和促進全縣的油菜生產向規模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要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1]。計劃到2016年,油菜播種面積要達到4 000 hm2,產量達到2 400 kg/hm2,總產達到9 600 t,總產值達到6 240萬元,把油菜產業培植為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4.2 強化組織領導,加大扶持力度
要全面落實促進油菜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繼續穩健地實行扶持油料生產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把油菜種植補貼不折不扣地兌現到村到戶,提高農民進行油菜生產的積極性。近年來,油菜籽收益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及惠農政策的落實。由于農藥、化肥和工時費的大幅度上漲,種植油菜的效益仍然偏低。繼續實施鼓勵農民種植油菜的政策有利于減少土地的撂荒,使油菜生產呈現多點、多面的發展態勢,成為農民增收亮點和渠道[2]。
4.3 建議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一個年加工5 000 t油菜籽的精煉油加工企業
牟定縣計劃到2017年油菜播種面積要發展到4 000 hm2,平均產量要達到2 400 kg/hm2,總產量達到9 600 t,除農民自留食用外,尚有5 000 t油菜籽可供加工。此外,牟定縣目前只有幾十家小榨油作坊,沒有一定規模的精煉菜油加工企業,市場需求量大,原料供給有保證,投資建廠的前景看好。
4.4 廣泛地開展優質雙低油菜栽培技術的宣傳與培訓,提高農民的規范化栽培與科學管理的水平
農民是油料生產和經營的主體,要實現規模化、規范化的種植與管理,市場化的運作,走產業化經營和持續發展之路,歸根結底取決于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要整合各種培訓資源,把優質雙低油菜豐產栽培技術作為新型農民、綠色證書培訓的主要內容,充分利用戶長會、黨團員會、村組干部會、廣播電視、三農通信息平臺等多種形式廣泛地開展宣傳,提高優質雙低油菜豐產栽培技術的進村入戶率。
4.5 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
加強與省州科研院所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地引進優質雙低油菜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提高優質雙低優質油菜的覆蓋率,以優質優價占領市場,樹立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3]。
4.6 建立優質雙低油菜繁種基地
與省州科研院所聯合建立66.67 hm2優質雙低油菜繁種基地,實現年繁種160 t,滿足牟定縣及其他地區對優質雙低油菜良種的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和農技推廣部門的實力。
4.7 鼓勵油腐乳、菜油、飼料加工企業建立原料基地
本著農民得到實惠、企業得到發展的雙贏原則,鼓勵企業按照“企業+基地+協會+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建立原料加工基地,與農戶簽訂產銷訂單,大力開發精深加工產品。大力發展油菜生產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油菜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培強做大獨具牟定特色的油腐乳產業,延伸腐乳、菜油、飼料加工企業的產業鏈,提高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4]。
4.8 防控十字花科作物的根腫病
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延緩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的擴大和蔓延,確保油菜生產的安全。由于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紫色土壤多呈酸性(pH值5.8~6.8),有利于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的發生,而牟定縣的土壤又多為紫色土,這就為該病害的發生和傳播蔓延提供了適宜的條件。防治方法:一是不到疫區引種或調種;二是施用生石灰調節酸堿度;三是發病田地不宜連作,要改種非十字花科作物1~2年,最好是水旱輪作,以減少田間病原菌;四是在油菜出苗后用40%五氯硝基苯、50%根腫菌兌水澆施防治;五是清除病殘株集中銷毀。
4.9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科學管水
按照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5葉肥,補施花莢肥的原則進行施肥。一般底肥施農家肥22.5~30.0 t/hm2、復合肥150~225 kg/hm2、硼肥15~30 kg/hm2;結合間苗,施尿素150~225 kg/hm2作提苗肥;五葉期施尿素375~450 kg/hm2、普鈣300~450 kg/hm2;蕾薹期用硼肥3 kg/hm2兌水噴施防止落花落莢。如果播種后干旱,要澆出苗水;有條件的地區要于蕾薹期、盛花期、青角果期各灌水1次,只有1次灌水條件的地區要把水灌在需水量最大、對產量影響最大的盛花期。
4.10 嚴把播種節令關
播種過早易遭低溫霜凍,推遲播種因無降雨難以保證出苗,影響后作種植,因此除山地油菜要搶潮播種外,其他要于最佳節令10月15—31日完成播種,避開低溫霜凍,減少茬口矛盾。
4.11 及時防治油菜葉蜂和間定苗
葉蜂主要于油菜出苗后咬食莖葉,造成死苗,因此要于油菜出苗后用馬拉硫磷、敵馬、啶蟲脒防治。油菜進入三葉期要及時進行間苗。間苗的原則是間大間小留中間。如缺苗,要進行移植補苗,確保齊苗。
4.12 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
要以中央財政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范圍為契機,大力推廣機械深耕,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以精耕細作來提高產量,減少板溝油菜的種植面積。
5 參考文獻
[1] 李迎春,郭子榮,羅傳浩,等.綿陽市丘陵山區油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09(2):24-26.
[2] 陳兆波,余健.我國油菜生產形勢分析及科研對策研究[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32(2):303-308.
[3] 王通強.安順地區油菜生產現狀及對策商討[J].貴州農業科學,1999(增刊1):64-65.
[4] 王玲.涇縣琴溪鎮油菜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提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2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