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艷
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游戲非常重要。科學正確地引導幼兒游戲活動,有助于幼兒們心理、生理和體能的健康發展。我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健康積極的游戲內容對幼兒身心發展很有好處。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情境,因勢利導,創設一些豐富多彩的幼兒游戲讓幼兒玩得更快樂。幼兒游戲理論明確闡述了“游戲是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這使我們更高層次認識到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價值。
一、科學正確地結合幼兒教育課程開展活動
幼兒園學生年齡偏小,他們對好多事物都沒有完整的認知,甚至對幼兒教育課程內容的理解也會十分吃力。這時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將課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融入游戲中去,使之相互影響,相得益彰,讓幼兒較為輕松地掌握教學知識。例如音樂游戲“老鷹捉小雞”,既能培養幼兒對音樂本身的節奏、旋律的感受,又能培養幼兒勇敢、機智、團隊協作的良好品質。將課程融入游戲中,可以讓幼兒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去獲得知識。這種幼兒教學模式才是完善的、先進的。我們要打破以前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游戲在課程中的作用和價值,更好地進行學前教育 。
教師在游戲中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安排和設定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不同的幼兒因性格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通過游戲能更全面了解幼兒,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寓教于樂。
二、及時準確發掘幼兒的潛能開展活動
潛能的開發來自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游戲活動在提高幼兒學習興趣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毫無顧忌地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探索游戲的趣味性。幼兒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參與其中,去探索其中的奧秘。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巧妙地運用游戲,提高他們的游戲興趣和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又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現實生活,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游戲過程是探索過程和綜合發揮的過程,幼兒可以通過游戲得到多方面的發展。例如扔沙包、跳繩等游戲,有利于發掘幼兒的內在潛能、思維活躍度,既能鍛煉身體,還能愉悅身心,有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小小演說家、下棋的游戲,能夠讓幼兒動動腦;音樂劇、美術課,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藝術的氣息,培養幼兒的藝術感受能力。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發掘幼兒的藝術天賦。千里馬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就是發現千里馬的伯樂。我們要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去更好地學習與提高,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
三、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開展游戲活動
當今幼兒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溺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是當今年輕家長的通病,導致了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脫節。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肩負起更加艱巨的教學任務——育人,也就是教幼兒如何做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利用游戲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好。如“環保小標兵”游戲,讓幼兒先在戶外活動,再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是否有垃圾,隨后讓他們把拾到的垃圾進行分類,引導幼兒討論處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辦法,從而使幼兒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和廢物利用的道理,從小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我是小雷鋒”游戲,讓幼兒主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去解決別人的困難,在培養幼兒同情心的同時,讓他們學會堅強,懂得奉獻,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會快樂。這些游戲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幼兒的綜合素質。幼兒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還能發泄不良情緒,消除緊張、膽怯等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現在的幼兒普遍存在懶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等缺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諸如搭積木、拼圖等游戲,在游戲中不斷完善幼兒性格。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幼兒教師不能忽略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地位,而要依據幼兒年齡特征,去選擇合適的游戲,找到游戲與幼兒課程教育的結合點,從而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快樂成長。
游戲是每個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教師要順應幼兒的天性,正確引導,讓每個幼兒有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這是教師、家長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