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摘 要】教師的成長一直是教師本身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關心的問題。什么樣的教師才算是優秀教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文章試圖結合事例,從有情懷、有智慧、有底蘊、有情趣、有健康的心境等五個視角闡述優秀教師成長的路徑,希望能對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有所啟發。
【關鍵詞】教師 優秀 成長 要素
教師怎么才算是優秀的,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以筆者的理解,優秀教師應該是在能夠很好地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教師本身也能夠在引領學生的整個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和幸福。這種快樂和幸福不是在漫長的等待中等來的,不是學生考出好成績后才得到的那種短暫的快樂和幸福,而是在教育的全過程中常常體驗到那種快樂和幸福。真正意義上的優秀教師不只是一本證書,不只是一種榮譽,優秀教師是一種職業幸福的體驗。那么,如何才能成長為優秀教師,我想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做一個有情懷的教師
《左傳》上說:“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做優秀教師,需要有善良博愛的情懷、有悲憫寬容的情懷。教育的藝術有時候不是教,是喚醒,一個優秀的老師特別善于用這種情懷去喚醒學生的良知和覺悟。
我任課的五(2)班有一段時間女生宿舍總是有同學丟新鞋,而且每次都只丟一只。大家都懷疑是曾玲玲干的,班主任黃老師做過她好幾次工作,都不管用。我把曾玲玲叫到家里來,通過交談,我發現她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在家里還常常受到奶奶的數落和體罰,很少得到零花錢。她說她真的沒有一點幸福感,說話的時候,眼里充滿憂傷和怨恨。我安慰她,并希望她好好學習,快快長大,自強自立。但對丟鞋事件我只字不提。她走之后,我又找來三個女生,一個是班長,另外兩個是在班級中人緣最好的學生。我對她們說,老師交給你們一個任務,和曾鈴鈴同學做成最知心的朋友,并提出具體的要求:1.常和她聊家常,聽聽她的煩惱和苦悶,千方百計別讓她感到孤單;2.課余時間有什么活動一定要帶上她;3.生活上她遇到困難要能幫就幫,幫不了的要來找老師商量解決;4.帶動全班女生團結她。做完這些事情,我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個星期過去了,有人發現宿舍后面的草叢里躺著幾只鞋子。一段時間來,女生宿舍里常常丟東西的現象沒有了。再后來,從曾鈴鈴的眼睛里,再也讀不到以前那種由憂傷、怨恨和憤怒交織的神情。
丟鞋事件成功“告破”。我想,如果老師沒有一種善良悲憫、愛護寬容的情懷支撐,是很難收獲這種教育效果的。在許多情況下,生氣急躁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加速教育的失敗。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先生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寫道:“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并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這話說得好。
二、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教育智慧是指教師對課堂突發的“意外生成”,能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隨機應變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突發問題”的特殊能力。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第一次教《我的戰友邱少云》,當有學生說邱少云是個傻瓜時,王老師生氣地訓斥這個學生,讓這個學生整節課都灰溜溜的不敢再講一句話。事后,王崧舟老師極為內疚和不安,絞盡腦汁尋求應對課堂中意外生成的靈丹妙藥。
他第二次教學這一課時,又再次遇到學生提出邱少云是個傻瓜等類似問題。這次,王老師不生氣了,他說:“孩子,你不希望邱少云死,是嗎?”男孩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我理解你的心情,將心比心,誰想死啊?誰不希望自己能好好地活著,是吧?這種生的希望,不光你有,邱少云的內心深處也一定有強烈的求生意識。但是,作為一名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軍人,面對殘酷的戰斗形勢,一定還會有另一種聲音在邱少云的內心深處響起。大家聽,另一種更加強烈、更加堅定的聲音在對他說——那種聲音是——”全班學生小手如林,包括剛才說邱少云是傻瓜的學生,也再次高高舉手:“我聽到有聲音這樣對邱少云說,邱少云,你可不能動啊,你一動,身后的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都將被敵人發現,戰友們將會遭受重大傷亡,你要堅持住啊!”
從焦躁尷尬到從容得意,前后兩節課,王崧舟老師從憤怒走向從容,靠的是深度反思后得到的智慧和機智。蘇聯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認為:“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建立在教師扎實的功底、豐富的知識、博大的胸懷等基礎之上的”。多閱讀、多實踐、多反思,有了教育智慧,才能得心應手的駕馭瞬息萬變的課堂。
三、做一個有底蘊的教師
文化底蘊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修養和學識修養的廣度和深度。當一個教師的閱讀量達到一定峰值,他的精神修養和學識修養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后,他對教材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會更加深刻細致,他對課堂的駕馭會更加瀟灑自如。
同樣是教柳宗元的《江雪》,有一位老師遇到學生提問:“天那么冷,雪那么大,這老人為什么要出來釣魚呢?”教師無法回答,只好交給學生討論,討論的結果是,因為這個老人心情不好,所以出來釣魚。第二位教師遇到這樣的提問時,反問學生:“你們說,這位老人真的是來釣魚的嗎?”然后,教師把作者生平資料交給學生閱讀,然后討論,通過閱讀資料,孩子們醍醐灌頂,終于明白了:作者不是在釣魚,是來鍛煉自己的意志、在沉思;作者是帶著特別孤獨的心情出來釣魚的;作者不是在釣魚,他是在釣一個春天。因為,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老師說,是的,作者政治上受到迫害、受到排擠,那種孤獨、那種郁悶可想而知。他一定是在思考、在靜觀、在守望,希望有一天柳暗花明、峰回路轉,繼續能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
第二個教師的課上得非常成功,靠的是厚實的文化底蘊支撐。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教師的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就有底蘊。但是,不讀書、少讀書,是一定沒有底蘊的”。
四、做一個有情趣的教師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意思是說,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對其有興趣的人接受得快。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教學公開課《草》這首古詩時,最后設計這樣一個課本劇:師生分別變換角色扮演媽媽、哥哥、奶奶,女兒、弟妹、孫女,一起背誦和復習古詩。在分角色背誦古詩的過程中,于永正老師詼諧風趣、妙語連珠,寓教于嬉,寓莊于諧,這個課堂教學的戲劇化奇妙設計,把教學推上了又一個高潮。于老師的整節課情趣盎然、回味無窮、出乎意料,全場不時掌聲雷動。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全心身投入,知識的內化和鞏固在師生歡愉的笑聲中得到強有力的落實。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獲得愉悅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樂學愛學,教學的有效性才得到最好實現。
五、做一個心境健康的教師
心境是一種情緒狀態。焦慮、煩惱、悲觀,是一種消極的心境;平和、安詳、樂觀,是一種積極的心境。我們要學會為自己構建一個平和、健康、積極的心境。
(一)改變思維方式
對同樣的事情,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其結果就不一樣。我們要學會用積極的思維方式和樂觀的心態去應對一切。“你的一切煩惱均來自你消極的思維方式,你需要換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去應對身邊的人和事。”屠呦呦說:“快樂有三法,舍得、放下、忘記。”
(二)滋養寬容的心
面對犯錯的學生,心態平和,學會寬容,學會期待,學會守望。一個老師帶一個問題學生來找李鎮西校長,說不想帶這個任性調皮的差生了。李鎮西說:“恭喜你,你有了一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于是,這位老師用了兩年時間來研究和引導這個學生,后來這學生考上了清華。因為這個學生,這個老師積累了一些轉化差生的寶貴經驗。
(三)放下攀比之心
很多時候,幸福不是物質,幸福是一種心靈的狀態。盲目攀比會讓人沮喪。古人說:“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八尺”,就是勸告人們,知足常樂!是的,要是我們的思維也是這樣平和的意態,心境就會平靜許多。
一個教師,擁有一種平和的、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心境,就會專注于專業的發展進步,能夠正確引導和影響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
善良、博愛、悲憫、包容,做一個有情懷的教師;課堂萬變、應對自如,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大量閱讀,厚積薄發,做一個有底蘊的教師;風趣幽默、生動活潑,做一個有情趣的教師;平和安詳、樂觀向上,做一個心境健康的教師。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我想,我們距離真正意義的優秀教師就不會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