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恒
【摘 要】 目的:對螺旋CT與MRI在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比較。 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進行研究,分別給予患者螺旋CT 檢查與MRI檢查,對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MRI的準確率明顯較螺旋CT高,其關節結構與骨質異常檢出率與螺旋CT比較,P<0.05。 結論:螺旋CT與MRI在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中均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MRI診斷更具優勢。
【關鍵詞】 螺旋CT MRI 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
強直性脊柱炎是目前臨床中尚未明確發病機理的常見病,青年人群具有較高的發病概率,病情具有發展緩慢及逐漸加重等特征,疾病進一步發展可以對患者的關節部位產生損傷,對其生活與工作均存在不良影響[1]。髖關節病變是外周關節致病因素中的關鍵因素。我院通過實施不同的診斷方式對疾病進行檢查,并對螺旋CT與MRI用于診斷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價值進行對比分析,詳細報道見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在我院治療的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60例(共包括120個骶髂關節)選入研究,入院時間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間。其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各占47例與13例;平均年齡為(24.63±3.27)歲;平均病程為(2.82±0.47)歲。
1.2 方法
患者分別接受螺旋CT檢查與MRI檢查,詳細檢查措施如下:
螺旋CT檢查:取仰臥位,對患者整個骶髂關節使用CT掃描,將電流調節為380毫安,電壓為120千伏,螺距為1.375,層厚為1.0毫米;由髂嵴上緣部位開始掃描,至趾骨聯合下緣,多平面重組,對關節的病變情況進行觀察。
MRI檢查:用西門子MRI機為患者開展檢查,將線圈調節為體位線圈。取仰臥位,對患者的骶髂關節斜冠狀位進行掃描,對其形態變化與信號變化的情況進行觀察,結束檢查后,由資深的影像學醫師對檢查結果進行評估與分析,并做出診斷最后的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螺旋CT與MRI用于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的準確率,分析兩種診斷方式的關節結構與骨質異常檢出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相關研究數據均經過SPSS20.0版進行處理,兩種檢驗方式的準確率以及檢出率均用(%)表示,用卡方檢驗。當P值小于0.05時,代表兩種檢驗方式的各項觀察指標有明顯差異存在,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MRI檢查的準確率明顯較螺旋CT 高,P<0.05,詳細結果見表1所示:
2.2 MRI檢查的骨髓水腫檢出率、關節軟骨異常檢出率、脂肪沉積檢出率均明顯較螺旋CT高,其骨質硬化檢出率及骨質侵蝕檢出率均明顯低于螺旋CT,P<0.05,詳細結果見表2所示: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是臨床中常見的慢性化炎性疾病,該疾病可侵犯患者的外周關節、骶髂關節、脊柱骨突以及軟組織等,若患者的關節外表現較為嚴重,可誘發患者出現關節強直等情況[2]。難以定位的腰骶部不適感是該疾病早期的癥狀表現,期間患者可存在乏力、發熱以及體重下降及貧血等癥狀,逐漸將強直性脊柱炎的典型癥狀顯現出。早期準確的診斷對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螺旋CT與MRI等檢查技術伴隨著影像學的發展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中[3]。其中螺旋CT的分辨率與準確性均較高,可以開展各項同性掃描及多方位的重建,對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檢查中,可以對關節間隙與其周圍的骨質變化的情況進行清楚的顯現,且針對骨質破壞的病變具有較高的檢出率[4]。本次研究中,螺旋CT的準確率為80.00%,其骨質硬化檢出率為83.33%,骨質侵蝕檢出率為73.33%,亦可證實上述觀點。螺旋CT無法對脂肪、骨髓以及軟骨等異常變化進行精確,無法將此類情況準確的顯現于醫者面前,因此可出現疾病誤診及漏診的情況。
MRI是目前臨床中應用范圍較廣的檢查措施,該項檢查措施無輻射且對軟組織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呈現的圖像清晰,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作用[5]。MRI在檢查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將早期關節的變化情況清楚的顯現,而且可以將骨髓內非骨性改變以及軟骨情況清楚的反映,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MRI的準確率與骨髓水腫檢出率、關節軟骨異常檢出率、脂肪沉積檢出率與螺旋CT比較,均明顯較螺旋CT高;而骨質硬化檢出率與骨質侵蝕檢出率均較螺旋CT 低,P<0.05。表明螺旋CT與MRI在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MRI可以對病情變化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對脂肪以及骨髓等異常變化情況可清楚的顯現,因此具備更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蔡長壽, 馮豐坔, 邱波,等. CT和MRI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6, 26(6):1132-1135.
[2]田豐. MRI與螺旋CT用于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價值對比研究[J]. 中國療養醫學, 2016, 25(4):383-384.
[3]張凌志, 楊勇, 董曉強,等. MRI與螺旋CT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病變比較[J]. 中國臨床研究, 2015, 28(6):793-795.
[4]李振玉, 彭保成, 劉斌,等. X線、CT和MRI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 中外醫療, 2016, 35(1):175-176.
[5]王善良, 張超. CT與MRI在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臨床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 14(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