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來祥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的發展速度明顯比農村快, 城鄉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尤其在教育上體現更為明顯。城市現代教育技術更先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更加全面,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方式城市明顯優于農村。但是農村人口在我國占絕大部分,所以農村學校如何轉變教育觀念、轉變管理理念是一個校長必須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 學生發展 協調教育
隨著時代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農村學校建筑也變成了農村最漂亮的建筑。農村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我國農村學生教育培養的職責。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學校加大了投入,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辦學質量與水平也不斷提高,但還是由于條件和地理因素的問題與城市的發展步伐不一致,農村家長對教育的期望與城市比還有很大差距。隨著教育工作向縱深推進,以及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農村教育各方面的問題也就暴露出來了。作為農村學校校長,現結合這幾年的工作實際,就農村學校管理工作談談自己粗淺的見解。
一、加強自身修養,提升綜合能力
一個學校怎么樣一看校長就知道。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領跑者,也是一個學校的導航者。所以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首先要加強自身修養,在綜合能力上一定要有帶頭示范作用。做一個優秀的領跑者必須要有比別人跑得快的能力,要有比別人跑得遠的毅力。校長要獲得這些素質和才能,只有加強自身修養,更加努力地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做一個領航者。校長要有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學校管理理論知識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校長才能有對教育政策的敏銳的解析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制訂決策,并及時調整工作方式方法,以求執行的高效率。校長不僅要學理論,還要深入思考,勇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有所突破,在管理中有所創新。
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建立一支團結、敬業、高效、務實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好校長必須做到的。學校的發展需要一個團結向上、齊心合力的領導班子,要勁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使決策落在實處,才能群策群力,實現精細化管理。在工作中,學校班子成員要按照分工實行領導責任制,對分管的工作作決策、作監督和對事故負責任。校長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決策意識、精細化管理意識,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多深入課堂、深入教研教改一線、深入學生、教師學習生活實際,細致地了解情況,深入地研究問題,周密地部署工作;牢固樹立質量意識,集中精力抓質量,圍繞質量抓服務;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全體教職工,營造和諧、競爭、共同進取的和諧的人際關系,能教育全體教職工也具有既顧全大局、敬業奉獻的精神,又能營造心情愉快、熱愛學校、安心工作的和諧氛圍。校長要帶領班子加強自身建設,中層干部做到團結勤奮、廉潔奉公、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人人做校長的得力幫手,替校長分憂解難,勇于承擔責任,挑起重擔。
三、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力量,師資力量是一個學校發展的最重要的力量,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教研教改、教學管理的質量,也關系到教風、校風、學風的優劣,更是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成才的重要因素。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狠抓師風師德教育,制定一系列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發展性的評價機制,使全體教師具備樂教善教的奉獻精神。其次要通過校本培訓和集體學習、培訓,苦練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學校要建立一整套促進教師發展、激發教師活力、帶動教師創新的制度。通過老教師發揮經驗特長,新教師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特長,專業教師發揮專業特長,在教研教改中再整合教師資源,共同學習、共同培訓、共同提高,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帶頭作用。只有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才能把握學校的未來,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中堅力量。
四、加強教研教改,重視特色辦學
教研教改是提高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大力加強教研教改,才能不斷地培訓教師,才能不斷地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才能發現教師的長處和短處,并鼓勵教師取長補短,并促進成長。同時學校也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獨具個性的、符合教育規律的、區別于其他學校的辦學模式。學校創建特色教育必須以現代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用好國家賦予學校自主能動的辦學權力。學校要依據所在地的區域優勢、自身的經濟條件、學校的現有規模、教師的素質結構、學生的現狀等,在辦學模式上做到特色辦學。學校還要重視學生興趣小組,讓他們開展生機勃勃的興趣活動,還要充分發揮各功能室的作用,這是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改革任務的過程中,辦學管理上的一種科學化、主動性的集中體現,也是大力落實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
五、發揮社會能力,促進協調教育
教育其實不光是學校的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一個學生的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缺一不可的。這三個方面如果不能形成和諧協調的有機聯系,就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家庭對學生要擔負起養育的責任,更要擔負起教育的責任。當前農村學校學生家長往往忙于農活、生意,留守兒童日益增多,他們寄養在祖輩或其他親屬家中,不能與父母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有的家長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推給了學校;有的家長教育方式、方法不當,專制、簡單、粗暴,有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其品德培養。當然,這里面也有教師聯系家庭的措施沒有落實,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指導。所以學校領導要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潛力發揮出來,形成全社會教育的合力,才能完善學校的協調教育。
農村學校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問題更加復雜。校長要管理好一個學校,任重而道遠。校長要建立一整套適合學校自身發展、提高學校教研教改水平、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管理制度,最能考驗一個校長能力。農村學校管理是系統的、漫長的、復雜的工作,單從一方面努力達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須多管齊下,齊頭并進。面對目前農村的發展形勢和出現的新問題,農村學校校長一定要轉變思路,與時俱進,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中進一步提升自己,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進中提高學校的辦學規模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