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海
【摘 要】Web2.0的核心理念是注重知識共享,注重個性化,注重網絡社會化,注重用戶體驗與參與,注重以用戶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 要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Web2.0所具有的特點,對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模式提供了恰當的技術支持。具體的應用方法有:討論板、博客、微博、微信、QQ等。
【關鍵詞】Web2.0以學生為中心高等教育 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
一、Web2.0的含義和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Web2.0是相對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聯網模式)的新的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是一次從核心內容到外部應用的重大革命。現在業界比較認可的概念是:“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會軟件的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注重知識共享,注重個性化,注重網絡社會化,注重用戶體驗與參與,以用戶為核心。
Web2.0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促進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web2.0改變了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模式,讓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網絡資源的建設者,使教師和學生分別成為資源建設和共享的主體。教師提供主要學習材料,學生在web2.0環境中獲取某一主題的材料,師生通過web2.0工具互相學習,分享經驗,實現優勢互補,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
(二)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更為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統。如教師和學生可以展開課后網上討論交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等。
(三)有利于形成對學生的全面評價。目前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課程最終考核成績,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偶然性。對學生評價應該是了解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將其記錄在學生電子檔案袋中。web2.0就可以看作電子檔案袋,記錄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生的創作內容、文檔、圖片、視頻、聲音及和其他用戶的互動過程。
二、“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的意義和作用
“以學生為中心”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對于當代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學生為中心”,最根本的出發點是要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即從“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知識”轉變。從“傳授模式”向“學習模式”轉變為了實現教育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關鍵在于調整并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應當努力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啟迪學生和激勵學生,力求建立和諧、協調而又獨特的師生關系,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其重要意義在于以下幾點。
(一)從教學模式來看,“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一是重培養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二是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是課堂教學的設計滿足學生的要求。
(二)從教育過程(課堂教學及課外交流)來看,“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有效學習的環境和氛圍,重視對學生的指導,注重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創造性學習,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參與,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從師生關系來看,“以學習者為中心”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模式,注重課堂內外師生的交流,體現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因此,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三、Web2.0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的應用方法
高校教學應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在與課程的交互中進行的,因而交互環境在高校教學模式的設計中尤其重要。學生在網絡中通過交互環境互動、分享、知識建構,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因此,高校教學的指導思想與Web2.0的核心理念是不謀而合的。所以Web2.0所具有的個性化、共享性、開放性等特點,對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模式提供了恰當的技術支持。Web2.0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討論板(Discussion Board)
討論板是基于BlackBoard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學生可以通過電腦在上面自由地就教師教學的內容或教師提出的主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觀察學生提出意見的情況,就學生提出意見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評定學生成績的依據之一。現在國內的很多大學已經開始應用BlackBoard系統,但是很多教師實際上注冊了之后并不會使用,不清楚它有什么作用,導致系統的閑置。使用討論板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解,對這些教師來說是使用系統功能的重要方式。
(二)博客(Blogger)
博客的正式名稱為網絡日志,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一個典型的博客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接及其他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是許多博客的要素。
用于教學上,博客的作用和討論板基本類似,也是由教師提出某一個主題,學生可以在該主題下提出自己的意見。該主題只能由博客的擁有者也就是教師提出。教師可以控制回答的范圍。由于博客的使用非常方便,像新浪、網易等都免費提供,所以是一種方便且幾乎零成本的教學方法。教師提供出比較長的學術文章或教學案例要求學生以比較簡單的形式進行反饋時,這種形式比較合適。
(三)微博(MicroBlog)
微博(Weibo),在國外也稱推特(Twitter),也即是博客的一種,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包括標點符號)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微博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臺,其更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更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動態。
微博具備和博客一樣的全部功能,只是微博更加的方便和靈活,更便于使用手機直接操作,因此更受年輕人歡迎。在教學中,微博更適合由教師提出一個比較簡單的主題,讓學生在留言中進行討論,教師可觀察瀏覽學生的討論情況,根據學生參與討論的次數和內容進行評分。
(四)微信(WeChat)
微信 (WeChat)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
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現在已成為中國應用最廣泛的手機軟件。隨著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普及,在教學中使用微信對學生來說不僅方便而且及時,是一種非常好的應用方式。
微信可以使用前面幾種方式的幾乎全部功能,可以發文章讓學生討論,也可以完全自由地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在無控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命題討論,是一種自由且靈活的方法。
(五)騰訊QQ
騰訊QQ(簡稱“QQ”)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軟件。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
QQ的多種功能都可以應用在教學上。QQ的在線聊天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QQ的群聊功能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進行大范圍交流,對一定的主題實現自由討論。QQ的即時傳遞、共享文件和郵箱等功能也可以讓使用者傳遞文件。尤其重要的是,QQ還提供視頻會議(Video Conference)的功能,讓師生之間可以通過視頻看到對方,進行討論,即聽其聲、由觀其行,非常適合遠程網絡教學。
四、結束語
隨著手機和電腦在學生中的普及,使用新的基于Web2.0的信息技術應用在高校的教學當中,不僅是一種趨勢和潮流,而且這些技術本身是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更符合大學教育的特點。由于基于Web2.0的信息技術層出不窮,對其在高等教育的應用研究有限,今后還需更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華魁.面向2010s的高等教育網絡互動式教學——聯系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談Web2.0在高校教學中的典型應用[J].今日南國旬刊,2009(7):216-217.
[2]張瑞.基于Web20技術及WIKI技術的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應用[D].西北大學,2008.
[3]陳玲平,周躍良.Web2.0下教育實習過程評價的策略與方法探究[R].教育技術昆明高峰論壇, 2009.
[4]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 [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5]黃國文.從以結果為中心到以過程為中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