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峰++韓強音++黃秋標



摘要 2014—2015年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進行了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本文根據近2年示范推廣情況進行了經濟效益測算。結果表明:從經濟效益來看,該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推廣在其經濟效益計算年限內,共為社會增加純收益3 152.314 1萬元,平均年經濟效益為622.978 4萬元。從推廣投入年純收益率來看,平均每1元推廣投入在經濟效益計算年限內,每年為社會增加4.99元的純收益。可見,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推廣的經濟效益顯著。
關鍵詞 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示范;推廣;經濟效益;測算
中圖分類號 F32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254-01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羅非魚產業技術體系惠州綜合試驗站,2011—2013年自主研發了適合惠州地區的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模式,2014—2015年主要進行此項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本文根據近2年示范推廣情況進行了經濟效益測算。
1 項目測算的技術要點
按照國家有關農業科研成果經濟效益計算方法的規定,對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推廣的經濟效益進行測算,測算依據是項目實施單位提供的此項技術研發、推廣資金投入和此項技術成果在惠州市應用的相關數據資料。
2 經濟效益測算
2.1 單位規模新增純收益
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主要是針對目前傳統的水產養殖技術的環境污染、水產品質量下降的問題,自主研發的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在現有池塘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通過在水面浮排裝置中種植蔬菜,顯著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2]。在此項技術中,技術推廣成果為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推廣(A);對照(CK)為同年未使用該養殖技術的養殖農戶。根據實際對比試驗的數據資料,計算得出該項目的單位規模新增純收益為37 545元/hm2,具體計算過程如表1所示。
2.2 預算推廣規模和推廣費用
本項技術屬于水產養殖推廣類,其經濟效益計算年限選為5年。依據農業技術經濟學原理,當年產生的收益規模是歷年新增推廣規模的累計數,把每年新增推廣規模相加就得到累計推廣規模[3]。根據此項技術2014—2015年間在惠州市的推廣應用情況,預計從2016年起到2020年,5年時間累計推廣規模將達到666.7 hm2。平均推廣費用為1 500元/hm2,以此值乘以當年的新推廣規模就是當年的推廣費用,把各年推廣費用相加得2016—2020年總推廣費用為100萬元,具體計算數據及相關過程如表2所示。
2.3 推廣投入
技術推廣單位對魚菜共生生態循環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的時間為2014—2015年,歷時2年,在惠州市累計推廣應用規模達到214.3 hm2。其推廣投入包括直接投入和間接投入。直接推廣投入為羅非魚產業技術體系惠州綜合試驗站項目經費直接投入該養殖模式推廣的費用,主要用于材料設備、宣傳培訓費用等方面。間接推廣投入為社會在其他方面為實現該養殖模式推廣所提供的便利條件、服務方面的費用和折舊費用[4-6]。由于間接推廣費用很難直接計算,一般將直接推廣投入乘以間接推廣投入系數得到間接推廣投入。根據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本技術的間接推廣投入系數取值為0.80,間接推廣投入=直接推廣投入×0.8。總推廣投入=直接推廣投入+間接推廣投入。由此計算得出間接推廣投入為14.4萬元。具體計算過程如表3所示。
2.4 年經濟效益和推廣投入年均純收益率
2.4.1 參數選擇。年利率和貼現率選定為10%;單位規模新增純收益縮值系數取0.7;推廣單位經濟效益分計系數取值為0.3;經濟效益計算的年限為5年。
2.4.2 經濟效益指標的計算。根據以上資料和參數,各經濟效益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魚菜共生生態循環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當年新增純收益=單位規模新增純收益×縮值系數×當年產生收益的規模-當年推廣費用;年經濟效益=(計算期內的新
增純收益的貼現值之和-歷年推廣投入的復利值之和)/經濟效益計算年限=(3 152.314 1-37.422)÷5= 622.978 4(萬元);推廣投入年均純收益率=(年經濟效益×推廣單位經濟效益分計系數)/歷年推廣投入復利值之和=(622.978 4×0.3)÷37.422=4.99(元)。
項目年經濟效益及推廣年均純收益率的具體計算過程如表4所示。
3 測算結論
根據技術單位提供的全部材料和技術數據,按照國家有關農業科研成果經濟效益計算方法,進行項目的經濟效益準確測算。測算的結論如下:從經濟效益來看,該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推廣在其經濟效益計算年限內,共為社會增加純收益3 152.314 1萬元,平均年經濟效益為622.978 4萬元。從推廣投入年純收益率來看,平均每1元推廣投入在經濟效益計算年限內,每年可為社會增加4.99元的純收益。由此可見,將該養殖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中,通過實施魚菜共生池塘養殖技術推廣,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高了養殖戶經濟收入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4 參考文獻
[1] 鄂麗娟,楊瑞秀,楊瑞來,等.農戶奶牛養殖及經濟效益測算[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07-108.
[2] 吳金萍,袁文秀,羅龍洪.江蘇省60年水利經濟效益測算方法初探[J].江蘇水利,2014(11):1-3.
[3] 吳采建.投資效益測算方法之比較[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2(6):32-36.
[4] 李辰瓊,羅天瓊,陳琴,等.貴草1號多花黑麥草配套利用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經濟效益測算[J].草業與畜牧,2012(6):26-29.
[5] 丁永官,余慶來,甘斌杰.高產優質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皖麥27號的經濟效益測算[J].安徽農業科學,1999(4):411-412.
[6] 陰天榜.獸醫技術經濟效益及其測算[J].中國獸醫科技,1985(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