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歡

【摘 要】采用CBL聯合PBL模式在康復治療學專業實踐教學,可提高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教學質量,調動我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康復治療人才。
【關鍵詞】CBL PBL 康復治療學
目的:分析CBL聯合PBL模式在康復治療學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將我校2013級1班與2班學生作為本次實驗觀察樣本,1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教學,2班采用CBL聯合PBL模式進行實踐教學。比較兩種方式教學效果。
結果:實驗組學生在理論成績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平均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康復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的、職業的措施,以減輕傷殘者的身心和社會功能障礙,使其得到整體康復而重返社會。康復治療學專業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在教學中應將理論緊密聯系實踐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CBL(case based learning)即“以典型病例為基礎的研習”。這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礎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CBL聯合P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就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以臨床實際病例為導向,以問題為基礎,使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法進行自主探討,在問題中進行學習,再通過實踐得出結論[2]。筆者將“CBL聯合PBL模式”應用于康復治療學專業《神經康復學》課程的實踐教學中,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并與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初步探究CBL聯合PBL模式在康復治療學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資料和方法
(一)實驗對象
選擇我校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生2013級1班(47人)、2班(48人)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包括男性學生24名,女性學生23名,年齡在19~22,歲,集中分布在(21.07±1.06)歲。2班包括男性學生24名,女性學生24名,年齡在20~23歲,集中分布在(21.57±1.94)歲。兩班均在第三學年上學期開設神經康復學課程,兩個班學習內容授課教師相同。經課程開設情況、性別、年齡等方面資料比較,兩班學生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可用于本次比較試驗。
(二)實驗方法
1. 2013級1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教學。
2. 2013級2班為實驗組,采用CBL聯合PBL模式進行實踐教學。開課前將學生隨機分為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安排一名高年資中級職稱的主管技師作為導師,由導師根據本次課程學習任務給出相關的典型病例,學生們根據已學的知識對病例進行綜合分析討論后做出初步的康復評定、設計治療方案及治療目標,并由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身份的康復治療師(如康復評定、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心理言語治療師、傳統康復治療師、假肢矯形治療師等)對患者進行評定治療以驗證上述討論結果,然后導師對本次方案加以點評,學生再次自主查閱資料并利用課余時間反復深入治療室進行臨床實踐,最終確定最佳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最后小組合作進行案例討論并總結匯報。如腦卒中的康復,要求每個學習小組根據導師提供的病例,將病例的病因、預防、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及治療目標為問題點,學生深入康復治療室,對患者進行康復評定,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和方案,進行治療并撰寫報告。然后,每組選派一名學生代表進行病案匯報,在做匯報時其他小組學生可隨時提出問題和質疑,該小組可在其他同學的建議及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和完善[3]。最后,由教師對各個病例的重難點進行總結,對討論不足和由于這幾例病例的局限性導致學生未掌握到的知識進行補充講解。
(三)觀察指標
對兩班級學生理論成績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平均分進行統計。
(四)統計學方法[4]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通過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考試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平均分來進行分析。其中計量數據采用t檢測,并依照(±s)表示,若P<0.05則表明數據間存在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期末理論成績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平均分見下表。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三、討論
PBL模式為近幾年運用頻率最高的臨床教學方法。該方法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問題作為教學起點。通過探討的形式由學生自己發現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由教師作為引導,幫助學生自行解決其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一教學方式,可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打破常規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受教模式,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其綜合能力。而CBL教學模式,則主要以臨床案例作為引導,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各項案例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5-6]。
運用CBL聯合PBL模式教學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引入了臨床實際病例并圍繞病例提出問題與假設,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進行討論和分析并利用課余時間深入臨床進行技能操作驗證討論結果及假設,不僅使教學變得直觀真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臨床思維能力,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CBL聯合PBL模式進行康復治療學專業實踐教學時,對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在專業知識上有極強的見解,更需具備極強的溝通、組織能力,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對學生所發表的各個觀點進行分析,及時指出錯誤或者存在缺陷的觀點。同時,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部分學生對該教學方式可能表現出不適應的特點,需要教師耐心給予指導,并鼓勵同學間互相幫助,建立良好學習氛圍。
總之,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數據比較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期末理論成績平均分和技能操作平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CBL聯合PBL模式能顯著提高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湯幼平,周曙光.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28-30.
[2]杜林.CBL聯合PBL模式在消化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7):125-127.
[3]李艷.“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康復治療學專業運動療法方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5(5):72-73.
[4]楊靜悅,高琳,孫飛等.CBL聯合PBL模式在腫瘤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7):526-529.
[5]王柏琦.CBL聯合PBL模式在腫瘤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32):152-153.
[6]代麗麗,孫國平,單云竹等.CBL聯合PBL模式在傳染病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醫學,2015,37(9):84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