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 要】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及學習習慣,通過多種活動來設計教學,以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自己完成自我知識建構。文章以高職高?!督y計學基礎》課程教學為例,闡述幾種基于個性化學習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 教學活動 設計
一、前言
個性化教學是基于學生個性、興趣的需要開展的教學,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過程。它強調了人的多樣性、獨特性,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這種獨特性就是“個性發展”。有人調侃大學校園學習:上課的時候,清醒的學生沒有發呆的多,發呆的沒有睡覺的多,睡覺的沒有玩手機的多。對此說法,作為高職學校教師,我雖不完全認同但也深有體會。這些固然有學生學習意識不夠,學習懶惰的原因;但是我們也要反思,我們的課堂對學生有多少幫助,有多少吸引力,他們是課堂參與者,還是只是為了學分無奈的作為了課堂教學的道具。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人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方法。因此教師如果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個體差異性,創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使每一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坐標點,那我們的課堂又會呈現出什么樣的面貌?本文以高職高?!督y計學基礎》課程教學為例,結合自己教學實踐經驗,論述基于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活動設計。
二、理論基礎
這里首先對多元智能理論及個性化學習理論作一概要闡述。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著作《心智的架構》中首次提出的并著重論述的理論。 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由八種智能要素組成,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八種智力因素是多維度相對獨立地表現出來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現出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力優勢,這種智力可以在實踐中明顯的得到體現和開發。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個體智能的差異化。由于該理論的內涵和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十分契合,國內教育學專家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是對素質教育的最好詮釋”。同時該理論為個性化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闡明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為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內涵與指導。
個性化學習是當代國際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無論是美國當代所提倡的個性化教育還是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以“個性化養成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改革,都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生命的尊重和個性的張揚。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這些都說明無論東西方,無論時代變遷,教育的本質就是回歸到對人個體生命的提升。該理論強調從學生個性特點及發展強能出發,采用恰當的方法、手段、起點、進程和評價方式等,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這一學習過程既是個性的展現養成,也是個性的自我實現和追求的過程。當今社會崇尚張揚個性,提倡終身學習,個性化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
三、建構個性化的課程觀
傳統的課程設計一般是面向少數精英,側重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的培養,忽略了部分學生的其他優勢智能的發展。這種學校課程使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多是片面發展的學生.而且多是循規蹈矩,沒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而以個性化學習為核心的課程設計則完全追求每一個學生的基于個性之上的發展.通過學校教育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優勢智能。因此,我們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考慮學生需求的多元化,學習風格的獨特性等因素,通過多維度教學活動的設計及學生課程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這個多視角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四、課程分析
專業:工商管理
課程:統計學基礎
課程定位:專業基礎課程
《統計學基礎》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各專業必修的核心基礎課程。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的時代,數據的搜集和處理尤其重要。本課程既介紹具有通用方法論性質的統計理論與方法及其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運用,又介紹社會經濟領域所特有的一些統計理論與方法。因此,本課程的開設既為學生學習經濟與管理類專業課程服務,同時也為日后學生進入工作單位所需的社會經濟統計工作提供有力的知識保障。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了解統計工作過程,掌握并能運用統計基本方法和技術進行調查實施、抽樣調查、數據處理和一定的統計分析等技能。
五、教學活動設計
統計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時常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搜集與統計相關的新聞資料,也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問卷并通過網上展開問卷調查,課程終期我們會安排學生外出參與社會統計實踐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我始終秉承這些原則:教學基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基于個體自主學習,基于現實生活經驗,基于師生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基于對問題的探究。
此外我們還應注意教學中的溝通技巧,做到教師指令的傳遞簡單明確,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及過程;課堂的溝通交流要做到及時的反饋,做到信息傳遞的雙向性;注意溝通中的同理性及非暴力溝通。以下是我在《統計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常見幾種教學設計,為了直觀說明每一種教學活動,特以表格的形式進行表述。
此外需要指出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的三點問題:第一,關注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習狀態、學習外的情緒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形式;第二,注重學習過程的人文關懷,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師生彼此之間教學內容以外的互動交流,我時常與學生交流人生觀點、社會熱點話題,以此激發他們的情緒,同時也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現人生正能量;第三,適度地給課堂留空白。現在課堂教學設計提倡粗線條生成性課堂,教師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空,讓他們完成對知識的整合,從而達到知識的內化。但留空白并不代表教師責任的“空白”,最好的教師是學生能夠做到的時候你需要隱身起來,當學生需要你的時候要及時出現。
教學活動的開展關乎教師的一言一行,有時課堂中教師的一個感嘆詞都會讓課堂生機勃發。每一個教師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體就有區別與他人的很多個不同,即使有再好的教案、課件,每一個教師對他的演繹都是不同的,何況還有時間、空間、受眾對象的千差萬別。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多鉆研,勤思考,廣借鑒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創造性的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智能的結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董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9.
[3]唐宗明.大學生合作學習教學設計與評估初探[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1(04):62-65.
[4]鞠文.略論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課堂討論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3):120-121.
[5]李蓉,余曉芬.個性化學習的概念重構[J].浙江教育科學,2016(04):26-29.
[6]彭濤.學習情境設計[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607ab10203d8ce2f006623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