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花

【摘 要】 目的:探究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3例,研究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各項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各項指標水平;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97.5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89.1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20%)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4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使用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純使用甲硝唑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改善臨床各項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甲硝唑控釋藥膜 牙周病 臨床分析
牙周病是口腔疾病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兩大類,是由于牙齦,牙周韌帶和牙槽骨等牙齒支持組織的炎癥所致的一種非特異性慢性疾病[1]。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臨床上常用的治療牙周病的手段為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甲硝唑是傳統的治療藥物之一,但由于其容易出現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影響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使得臨床效果不是很理想[2]。為了探究甲硝唑控釋藥膜在牙周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將甲硝唑控釋藥膜和甲硝唑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現將相關結果進行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牙齦發炎,牙周袋形成和牙齒脫落等臨床表現,被確診為牙周疾病,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3例,研究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年齡為21-63歲,平均年齡(41.5±12.6)歲,其中男39例,女44例,平均病程(1.4±0.6)年;對照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治療,年齡為22-62歲,平均年齡(41.8±12.5)歲,其中男38例,女45例,平均病程(1.3±0.7)年;納入牙周膿腫,冠周炎或者局部牙周袋大于4mm,可以局部填入藥膜的,治療前三個月以內為經過抗生素和專科疾病治療的,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嚴重的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甲硝唑進行治療,每次200mg,每日三次飯后口服,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用藥一個星期;研究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對牙齒進行清洗、隔濕和消毒處理,然后,對牙周袋深度用探針進行測量,根據牙周袋所測量的深度估計所需要的藥膜大小,剪下大小合適的藥膜,將藥膜置入牙周袋底部,合并牙周膿腫的患者,應該將膿腫部位切開引流,并置入藥膜,每天進行兩次放藥,治療時間同對照組。
1.3 效果評價標準
用藥前和治療后分別測量兩組患者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等指標;臨床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和無效三個等級。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牙周相關檢查結果正常,牙齦功能基本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者明顯改善,牙周袋顯著變淺,牙齦紅腫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臨床研究中,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以率形式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將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對比,以P<0.05,表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各項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和牙周袋深度各項指標水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97.5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89.1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20%)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4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牙周疾病在病情的早期階段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容易被患者所忽視,待病情發展到晚期,常常會影響患者的咀嚼能力,甚至導致牙齒脫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臨床上傳統的治療牙周病的方法為全身用藥,但全身的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不僅容易引起菌群失調和胃腸道等不良反應,而且對口腔微生態系統影響較大,臨床效果并不顯著[3]。因此,新型藥物制劑的使用和研發被臨床上廣泛關注,甲硝唑控釋藥膜是近年來提出的新型藥物劑型之一,它是一種利用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可以放置藥物的空心管或者薄膜,將承載藥物的薄膜放置在牙周袋內,通過藥物的緩慢釋放可以提高局部藥物療效[4-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甲硝唑治療,研究組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水平;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甲硝唑控釋藥膜在牙周病的治療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看,明顯提高了臨床治療有效率,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甲硝唑控釋藥膜局部用藥的治療,值得臨床廣泛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鄒小滿.局部應用甲硝唑控釋膜對牙周病的治療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52-153.
[2]田茂林.甲硝唑控釋藥膜治療牙周病的臨床分析[J].醫藥前沿,2016,6(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