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鵬

【摘 要】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通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后取得的臨床成效。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入院的早期胃癌患者80例,其中40例通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觀察組),40例通過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對照組)。針對平均切口長度、平均術中出血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兩組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在平均切口長度、平均術中出血量方面,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針對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發生率(7.5%)低于對照組(25%),(P<0.05)。結論:早期胃癌患者通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后取得的臨床成效均較顯著,但腹腔鏡技術,在縮短切口長度、減少術中出血量的同時,使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應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 傳統開腹手術 胃癌 安全性 可行性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較高,男性多于女性,病變部位多出現于胃竇部,特別是胃小彎側,病情復雜,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必須進行早期有效治療。本文為探究早期胃癌患者通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后取得的臨床成效,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入院的早期胃癌患者80例進行前瞻性研究,請看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人,觀察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3人和17人,年齡在45-75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65±2.1)歲;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5人、15人,年齡在40-80歲范圍內,平均年齡(60±2.5)歲。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1.2 臨床診斷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兩組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早期胃癌[2];(2)獲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患者;(2)肝、腎功能不全者;(3)代謝紊亂、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通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主要方法為: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實施全身麻醉,操作者選擇合適的位置,一般位于患者兩腿之間或左側部位。將長度為1.0cm的套管針置于患者臍部下緣位置,CO2充入患者腹腔內部,形成氣腹,同時將腹腔鏡置入,對腫瘤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并且置入兩根長度分別為1.0cm、0.5cm的套管針,將其分別置于左右麥氏點和左右上腹部位,腹腔內基本情況通過超聲刀進行探查,對具體的手術方式進行確定。若患者為胃底癌,則進行近端胃大部根治性切除術;若患者為胃體癌或胃竇癌,則進行遠端胃大部根治性切除術,同時殘胃空腸吻合和殘胃食管吻合均通過吻合器進行操作,并將腹腔引流管置于腹腔。
對照組通過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主要方法為: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實施全身麻醉,選擇合適的切口部位,一般選擇上腹部正中位,同時按照胃癌根治手術的原則進行常規游離和吻合。
1.4 觀察項目
(1)觀察兩組平均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情況;(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同時通過X2進行相應檢測;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 結果
2.1 平均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兩組進行對比
在平均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方面,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存在一定的統計學意義,結果情況看表1。
2.2 針對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兩組進行對比
對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發生率(7.5%)明顯比對照組發生率(25%)低(P<0.05),存在一定統計學意義,結果情況看表2。
3 討論
胃癌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腹瀉、惡心、嘔吐、咽下困難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3],若治療不及時,出現消化道出血、癌腫穿孔等嚴重并發癥[4],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加強對患者的有效治療尤為重要。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相比,具有手術創傷小、對患者產生的痛苦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患者恢復快等優點,同時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由于探頭的指引,能夠清楚的觀察到手術視野,且觀察范圍比較廣泛,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因腹腔鏡手術不需要進入患者腹腔內進行手術,有效避免了對腹腔內各臟器的牽拉,進而使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5]。
本文通過探究早期胃癌患者通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后取得的臨床成效,研究數據顯示,在平均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方面,觀察組分別為(6.32±1.82)cm、(244.5±24.1)ml,對照組分別為(16.24±3.35)cm、(288.4±26.7)ml,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發生率(7.5%)低于對照組(25%)。綜上所述,早期胃癌患者通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后均可以取得顯著臨床效果,但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相比,通過腹腔鏡治療后,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少出血量,且手術切口較短,應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何培生,李冠華,郭燦等.腹腔鏡輔助近端胃癌根治與傳統開腹近端胃癌根治手術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5020-5022.
[2]任堂正,楊俊杰,樓志斌等.無人值守變電站周界光電一體化安防系統設計[J].電測與儀表,2016,53(12):111-117.
[3]李聰,熊茂明,李火友等.腹腔鏡對比傳統開腹手術對于早期遠端胃癌的手術療效的Meta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7):1148-1152.
[4]黃昌明,楊娜,林濤等.遠端胃癌腹腔鏡手術對比傳統開腹手術近期療效的Meta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5):355-360.
[5]羅桂林,肖春明,李金龍等.腹腔鏡與傳統開腹胃癌切除手術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