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國

【中圖分類號】R25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1
咳嗽是小兒的常見疾病,多發于冬春季節,食積咳嗽在小兒咳嗽中占有較高的比例,患兒發病后是以咳嗽、喉腫、便秘、口臭等為主要表現,對小兒的健康成長及發育帶來嚴重影響。本文為探尋更為理想的小兒食積咳嗽療法,對近一年的部分患兒采用保和丸合二陳湯加減進行辨證治療;效果較令人滿意。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數據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食積咳嗽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共計84例;均符合《中醫兒科學》中的診斷標準被確診,胸部X線檢查結果可見肺紋理增粗。其中男性患兒46例,女性38例;年齡為0.5—5.5歲,平均(2.4±0.4)歲;病程為1周—1年,平均(4.1±0.7)個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2例。將兩組患兒的資料數據進行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由保和丸與二陳湯加減而成的中藥湯劑治療:取陳皮、牛蒡子、法半夏各8g,白茯苓、使君子、烏梅、雞內金、連翹、瓜萎以及焦三仙各10g,桔梗、檳榔、萊菔子、枳殼各6g,炙甘草3g。辨證加減:針對惡心嘔吐患兒,可加淡竹茹、生姜各8g;針對腹痛嚴重者,可加川楝子、白芍各10g;針對腹脹嚴重者,可加枳實、厚樸各6g;針對食積化熱者,可加入黃芩6g;針對流清涕者,可加荊芥、蘇葉各6g;流濁涕者可加蒼耳子8g;睡眠不佳者,可加遠志、炒酸棗仁各8g。以上藥物以水煎汁后飲用,3歲以下患兒1日半劑,3歲及以上患兒1日1劑;2周為一個療程,共兩個療程。
參照組:采用小兒消積口服液治療,3歲以下者,10ml/次;3-4歲及者15ml/次;5歲及以上者20ml/次;均1日3次;共治療4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1] 治療后,患兒咳嗽、便秘、口臭以及手足心熱等癥狀基本消失,食欲正常,無肺部啰音,則為治療顯效;患兒癥狀有明顯改善,食欲稍有增加,存在少量肺啰音,則為治療有效;患兒癥狀、食欲、肺部啰音等均未見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整理及統計,治療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比較結果予以卡方值檢驗;其他的計量資料的比較結果行t值檢驗;以P<0.05作為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的評定標準。
2.研究結果
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41/42),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3.33%(35/42),經統計P<0.05。
3.討論
小兒由于肺腑稚弱更易出現各類肺疾病。小兒食積咳嗽主要是因肺脾不足、又貪食肥膩或生冷食物而傷及脾胃,致使積滯化熱、逆襲于肺,最后發展為食積咳嗽[2]。為提高小兒食積咳嗽的療效,主張對患兒采用由保和丸合二陳湯加減而成的中藥湯劑治療。保和丸是以山楂、陳皮、茯苓、半夏以及萊菔子等為主要成分,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效。二陳湯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等,共奏和中理氣、燥濕化痰之效。方中所加的牛蒡子具有降逆止咳之效,桔梗可喧肺化痰,連翹可清熱散結,雞內金、焦三仙均為消食健脾的良藥,枳殼、瓜萎均可化痰;諸藥以炙甘草調和,共奏健脾喧肺、化痰止咳、調和脾胃之效。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兒采用保和丸合二陳湯加減進行治療,參照組患兒采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足以說明保和丸合二陳湯加減治療小兒食積咳嗽的有效性,這一結果也與袁水萍[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應用保和丸合二陳湯加減辨治小兒食積咳嗽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更娣,馬風桐,王福林等.健脾消積經驗湯劑辨治小兒食積咳嗽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6):2935-2936.
[2]韓娟.保和丸加味兒科臨證舉隅[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10):1952-1953.
[3]袁水萍.保和丸合二陳湯加減辨治小兒食積咳嗽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8):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