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芬
【摘 要】 目的:對呼吸內科日常護理中落實護理層級管理措施的價值進行評估。方法:從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因呼吸系統不適而進入本院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選120例進行研究,且隨機進行分組:60例常規組行一般護理,而60例分析組則聯合落實護理層級管理措施,并對兩組服務質量客觀對照。結果:常規組60例滿意度76.67%,60例分析組為96.67%,(P<0.05)。同時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照,(P<0.05)。結論:呼吸內科患者接受護理時,通過落實護理層級管理措施,除了能提升患者對管理活動的滿意度外,同時還能對護理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一般護理 護理層級管理 滿意度 呼吸內科 護理質量
在呼吸內科臨床中,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往往會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為評價護理層級管理措施應用價值,篩選120例于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因呼吸系統不適而進入本院治療的患者,通過分組護理,期待能提升其滿意度,同時改善科室護理質量。
1 對象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從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因呼吸系統不適而進入本院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選120例進行研究,且隨機進行分組。60例常規組中,女性患者有24例,男性有36例;46歲至85歲,中位值(61.1±10.22)歲;疾病類型:24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8例肺部感染患者,7例支擴患者,4例支氣管哮喘患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分析組中,女性患者有26例,男性有34例;45歲至83歲,中位值(63.4±10.11)歲;疾病類型:24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7例肺部感染患者,6例支擴患者,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比較兩組臨床資料,(P>0.05)。
1.2 方法
60例常規組行一般護理,即用藥干預、心理疏導和飲食指導等。此外,60例分析組則聯合落實護理層級管理措施:(1)層級設置。以呼吸內科工作現狀、發展目標為基礎,在評估現有護理人員工作情況、人力資源狀況的基礎上,對其年齡信息、職稱信息、學歷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年限等進行統計,再予以合理分層,共四層,其中第一層主要是護士長組成,第二層主要由責任組長組成,第三層主要由責任護士組成,而第四層則由助理護士組成,并對各層級工作人員具體職責與任務進行限制。
(2)落實管理措施。在設置的層級中,護士長承擔著評估護理水平、監督護理工作落實的職責,通過及時找出護理問題,再結合科室情況制定處理措施;責任組長除了要擬定具體護理方案外,還要指導護理人員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并且監督病房巡視工作,如果患者存在心理問題,責任組長還需加以心理指導;責任護士不僅承擔著各項護理工作的具體落實任務,而且還要對患者疾病情況、診斷結果、診療方案等進行分析,施行適合患者,同時滿足其需求的干預措施;助理護士除了要配合護理查房的進行,還要給予患者檢查環節提供幫助,并給予患者施行用藥干預。
(3)優化排班制度。科室要以日常工作情況、任務量、護理人員結構、患者數量等信息為出發點,落實彈性排班機制,并采取APN模式,其中,A階段的時間控制在早晨8時至午時16時之間;P階段為午時16時至凌晨0時之間;N階段為凌晨0時至早晨8時之間,確保每個階段均有值班人員,以提升工作質量。
1.3 數據統計學
研究數據均采取統計軟件SPSS19.0來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取x±s來表示;計數資料采取百分比“%”來表示,當P <0.05時說明比較有顯著差異。
1.4 觀察指標
(1)滿意度。院內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滿分一百。各指標分別為“滿意”:得分:85分至100分,“良好”:得分65分至84分;“不滿意”:得分不足64分。(2)護理質量。護理質量評估對象涉及護理操作質量、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文書書寫質量以及健康宣教質量等,每一項均為一百分,且得分與護理質量成正比[2]。
2 結果
2.1 行不同管理措施后患者滿意度
常規組60例滿意度76.67%,60例分析組為96.67%,(P<0.05),見表一。
2.2 行不同管理措施后兩組護理質量
分析組護理質量評分比常規組高,(P<0.05),見表一。
3 討論
劉麗麗[3]等發現,近幾年來,我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數量也隨之增加,尤其是支氣管疾病、肺部疾病等,發病率已經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發病后,主要癥狀多為呼吸急促、咳嗽以及胸痛等等,一旦不及時救治,病情就會迅速發展,可能引發缺氧、氣短或者呼吸衰竭,增加患者死亡率[4]。所以,護理人員在配合臨床醫師治療的時候,應該配合落實護理層級管理措施,通過優化護理技巧,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促進其機體康復。
護理層級管理方案強調對護士的學歷、職稱以及工作職能等進行客觀評估,通過具體劃分層級,對各層級護理人員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劃分,確保其個人能力得到有效發揮[5]。護理層級管理方案落實中,除了要優化層級設置程序外,還要落實管理措施,并且優化排班制度,以充分提升各層級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研究行不同管理措施后,常規組60例滿意度76.67%(46/60),60例分析組為96.67%(58/60),(P<0.05)。同時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照,(P<0.05)。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患者接受護理時,通過落實護理層級管理措施,除了能提升患者對管理活動的滿意度外,同時還能對護理操作質量、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文書書寫質量以及健康宣教質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潔,李萍,盧敬釵,等.層級管理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22(12):1186-1188.
[2]楊西寧,趙自力,連初秋,等.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2):106.
[3]劉麗麗,蔡衛新,楊琴,等.法國護理人員層級管理與培訓體系介紹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7):934-937.
[4]許雪書.探討護理層級管理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中的作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7):299.
[5]王嫻,張潔,方誼,等.層級與績效相結合的護理管理模式對基礎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6):74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