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 目的 探討我院血管外科下肢動脈血栓患者的護理安全問題和對策。方法 將2016年01月至2016年5月入住本院的100位下肢動脈血栓患者給予加強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結果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住院期間經過護理安全問題防范,在院期間無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結論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住院期間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通過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將患者不安全因素減少到最低限度,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將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降至最低。
【關鍵詞】 下肢動脈血栓 不良事件 護理安全 安全防范措施
1 基本資料
我們選取了2016年01月至2016年5月入住本院的100名下肢動脈血栓患者,年齡40-60歲,均為男性,患者既往身體狀況良好,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病史,無其他陽性體征。
2 護理安全問題及對策
2.1 出血 我院下肢動脈血栓患者住院期間常規進行抗凝,溶栓等治療。住院期間遵醫囑要給予微量泵注射尿激酶,肝素鈉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低分子肝素鈣。為預防治療期間藥物本身導致的出血,1.應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例如有無腦出血或其他出血病史,入院后常規進行化驗血凝,血常規,術前感染四項等。2.護士應根據醫囑準確核對藥物的使用劑量,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原則3.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皮膚出血點,牙齦出血,鼻腔出血,口腔出血,血尿,血便等癥狀,并加強患者和家屬的宣教,發現出血現象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2.2 各種并發癥 壓瘡,下肢壞疽,感染等。
2.2.1 壓瘡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患者長期局部供血不足,感覺功能減退,易發生壓瘡。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壓瘡的發病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特大壓瘡常經久不愈出現嚴重感染,導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尤為老年病人一旦發生壓瘡,愈合較慢,并容易復發及繼發感染,給病人造成極大的心理,生理傷害[3]。
2.2.2 下肢壞疽 針對下肢潰瘍面形成的患者應給予局部每天換藥包扎處理;若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修剪腳趾甲時應在護士指導下完成,防止剪破腳趾造成傷口難愈合;必要時請院內會診。
2.2.3 感染 針對水皰形成的患者應預防水皰破潰,必要時給予換藥;高熱患者及時檢查血培養,針對病菌種類使用抗生素;因經常更換床單易加重術后傷口出血,術后傷口出血患者應及時使用一次性護理墊防止污染床單被罩;將品管圈應用于病房陪人的管理中降低病房陪人率;病房陪人禁止坐臥于病床上,預防交叉感染;病房使用紫外線燈定期消毒,每天開窗通風;定期做空氣培養;必要時根據病種特點將病人分開隔離;同時院內,科內會定期培訓感控知識;預防院內感染。
3 意外傷害
3.1 跌倒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病情復雜,故跌倒,墜床是一項重要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尤為老年人。老年患者常見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頸椎病等均會出現頭暈,體力下降,這些現象是發生跌倒的主要因素。因動脈血栓造成肢體功能障礙或因長期臥床等原因,可使患者站立不穩而跌倒,或者手術中出血過多造成貧血后突然起床,或術后起床太快因體位性低血壓,下肢無力等原因造成跌倒現象的發生。
3.2 墜床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常伴下肢疼痛難忍,煩躁不安,加之臨床上常要遵醫囑給予肌注地西泮,鹽酸哌替啶,嗎啡等精神類藥,在觀察用藥反應的同時更應防范墜床事件發生。護士應根據病人情況例如煩躁不安患者給予心理安慰,加床欄,固定床尾腳剎,24h留陪人,必要時使用約束帶等。同時要與家屬溝通,進行安全教育。針對使用精神類藥患者加強巡視,觀察有無呼吸抑制,體位性低血壓,墜床等危險。
3.3 導管滑脫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根據術式,出血量等術后傷口放置引流管。為預防導管滑脫,床頭有預防管道滑脫標識,床尾建立預防導管滑脫表單并及時準確評估;導管應有相應標識;妥善固定,必要時可使用導管固定帖;指導患者應避免導管受力,尤為翻身時;傷口引流量多時護士及時傾倒引流液,避免管道受力;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宣教;我科動脈血栓患者術中常置溶栓導管,術后給予微量泵高壓力泵入抗凝溶栓藥,應確保管道連接緊密,防止微量泵延長管滑脫,保證抗凝溶栓藥的連續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應加強巡視,發現潛在危險因素及時解決處理。
3.4 燙傷 觀察患肢皮溫,色澤,感覺,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包括注意肢體保暖,但應避免用熱水袋,暖水袋,熱墊等給患肢直接加溫;洗腳時要用手試水溫,勿用足趾試水溫,防燙傷;暖水壺應放在合理位置,患者飲用熱水時由家屬或護理人員協助,防止燙傷。
4 其它安全問題
4.1 手術安全問題 麻醉意外、患者錯誤、部位錯誤、術式錯誤。病房護士應和病例詳細核對患者,并和麻醉師,主管醫生共同核對。
4.2 環境安全問題 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間不安全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加之下肢動脈血栓患者術前常因下肢供血不足被迫端坐位或下床活動,應給患者提供安全的環境,檢查病房設施是否性能良好(包括床檔,呼叫器等),病號褲不能拖地,不穿一次性拖鞋,病房地面干燥,病房無危險障礙物,病房和樓道有扶手。患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才可下床活動,并有家屬或護理人員陪同。
4.3 患方行為問題 不遵醫行為,不配合治療,自殺等。
4.3.1 不遵醫行為,不配合治療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常會在術后因治療效果不佳出現不遵醫行為,不配合治療,護士應給予心理安慰,告知疾病的特點,做好醫護溝通,醫患溝通(術前和病人談話要告知病人手術風險及預后等),護患溝通。加強巡視,防止患者自行拔掉液體等造成不良反應。
4.3.2 自殺 下肢動脈血栓患者因病程時間長,功能障礙明顯,加上住院費用較高經濟負擔重,大多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特別是因肢體壞死造成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失去勞動能力,嚴重會截肢,甚至會出現輕生的念頭,因此心理護理特別重要。近年來許多醫院開展親情護理,已在臨床護理取得較好成效。親情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家紅,李平,鄭顯蘭,楊青,護理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的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4):122
[2]楊珍,張寶珍,曾玉,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安全管理措施[J],吉林醫學,2013,34(26):5461
[3]王麗珍,余莉,劉立,王璇,老年病人家屬壓瘡相關知識認知及主動參與護理的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4,28(9):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