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
【摘 要】 目的:本文就新生兒PICC置管常見的并發癥及護理干預措施進行了淺顯的分析與研究。方法:將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30例行PICC置管輸液治療的新生兒分為實施并發癥防護干預的觀察組及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對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置管持續時間及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7.69%,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1.54%,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置管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新生兒接受PICC置管靜脈輸液治療期間實施并發癥防護干預的效果顯著,有效預防和降低了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
【關鍵詞】 新生兒 PICC置管 并發癥防護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具有保護血管、痛感低、滲透感染率等特點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1]。新生兒由于生理機能的特殊性,在PICC置管輸液治療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本文就新生兒PICC置管輸液治療期間實施并發癥防護護理干預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現將詳情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對象共計130例,均為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行PICC置管輸液治療的新生兒,共有74例男性新生兒及56例女性新生兒,平均胎齡為(30.25±1.73)w。隨機將130例新生兒分為兩組,組間新生兒的基本資料構成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并發癥防護護理干預。①導管堵塞及出血防護。導管堵塞作為新生兒行PICC置管輸液治療中的常見并發癥。護理人員在針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干預時,需要及時更換肝素帽,及時對導管進行沖洗[2],每隔一段時間插管導管形態,避免導管堵塞,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封管和沖管處理。②導管脫落防護。待新生兒置管后,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掌握導管的具體位置,通過肢體接觸等方式穩定新生兒的情緒,避免新生兒因肢體活動幅度過大或哭鬧導致導管變形、扭曲、脫落,如果發現導管出現上述問題,需要及時將導管重新固定,必要時可加用縫針,提高導管的固定性。③靜脈炎防護。穿刺前,護理人員需要對做好新生兒的保溫護理,保證置管操作動作的規范性和輕柔性,最大程度上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嚴密的監測新生兒狀況,一旦發現靜脈炎,需要立即予以應急處理,促進靜脈回流。
1.3 數據處理
130例新生兒行PICC置管輸液治療期間形成的實驗數據均行SPSS19.0計算,兩組新生兒實驗數據差異顯著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記錄和對比兩組新生兒行PICC置管輸液治療及不同護理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所有新生兒均為單一并發癥,數據差異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置管時間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
接受并發癥防護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新生兒置管時間明顯低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置管時間,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對并發癥防護護理干預服務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家屬對常規護理干預服務的總滿意度,詳見表2,數據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PICC置管技術在新生兒臨床治療中應用病例的逐年增多,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升高[3]。一旦護理人員在進行PICC導管置入時操作不規范、不合理,則極有可能引發導管堵塞、出血、導管脫落、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4],不僅使新生兒飽受折磨,還增加了疾病治療難度,延長了治療時間。
觀察組新生兒實施并發癥防護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置管時間及家屬護理滿意度等指標。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置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各項數據差異均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結合實驗所得結果,足以證明針對新生兒行PICC置管輸液治療期間予以并發癥防護護理干預可以更好的預防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符合臨床治療及新生兒的生理需求,臨床值得予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齊金瑞.新生兒PICC并發癥的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9):255-255,257.
[2] 倪益華.護理干預對新生兒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196-197.
[3] 古力米熱·麥麥提吐孫,庫爾班尼沙·木再帕爾,阿依帕夏·阿不都米吉提等.185例新生兒PICC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護理研究[J].醫藥前沿,2016,6(6):290-291.
[4] 張莎,朱玉欣,宋曉琳等.新生兒PICC置管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防護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