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璐璐+王睿哲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從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生活,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意識的提高與發展。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一課時,我通過讓學生講自己的生日具體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從而引出課題。之后,分別拿出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年歷卡,使學生深入了解年、月、日,學習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概念,知道每年有12個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幫助學生建立較長時間的觀念,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悟學習數學的意義,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1 利用生動的兒歌、故事
小學生初步接觸系統數學,難免存在著很多不適應。因此,教師的教學思路要緊貼學生的認知,有意識地將知識形成轉換,用能夠提起學生關注、學生熟悉的內容來打動學生。在小學生的世界里,故事、兒歌是吸引度較高也容易讓學生迅速參與進課堂的形式,教師可以將數學概念、計算方法等枯燥的學習內容融入其中,使數學知識更加容易理解、易學易記。例如,在進行《數學》一年級下冊“元、角、分”的教學中,學生們對人民幣單位值概念和單位換算掌握并不熟練,甚至有的學生還覺得復雜。教師可以自編兒歌來強化學生們的印象,如:“人民幣,三兄弟,元、角、分,齊相聚,認識它們也不難,十十換算記心里。”簡單上口的童謠式兒歌,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樂趣。
2 利用幽默的教學語言
在當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能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但對學生影響最大、最具直觀性的仍然要數最本真的教學語言。對于自我思維意識還不充分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語言引導有助于他們鞏固對知識的第一印象,而教學語言的感染力與啟發力也對學生學習產生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凝練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和幽默性,以此來化解數學學習的單一乏味,可以利用比喻、比較等表達手法。此外,教師還要注意配合肢體語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等。例如,在學習《數學》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據調查,剛出生的嬰兒平均身長0.5米,這是多長呢?我們先用分數來表示,那就是5/10米,也就是十分之幾可以用零點幾這樣的一位小數來表示,仔細想想,那可真是很小的數值,小數點原來是代表小不點的啊。下面我們又來看看另外幾個小不點小數吧。”這樣簡單直白又不乏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十分契合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可以讓學生們一下子就感受到知識點的趣味所在。
3 設計趣味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雖然數學學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普遍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中。這樣,能夠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得輕松、愉快。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一些物品,在課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游戲活動———超市購物,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營業員,其余小組成員當顧客,在“小超市”里模擬購物活動。在學生“購物”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學生感覺就像是真的在超市一樣。通過購物、收銀活動,學生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當然,選取小游戲時,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游戲。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確定位置》一課時,由于學生天天和自己的座位打交道,對“位置”比較熟悉,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玩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例如,教師喊口令:腳向前跨一步,向后跨一步,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后比一比,看誰的動作做得準確。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能夠了解位置、方位等知識,為認識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做好鋪墊。可見,將游戲融入數學學習中,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習得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4 聯系生活導入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知識最終是要服務于生活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化的模式進行教學,把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都能夠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聯系生活中逛商店的情境進行導入:張華和媽媽一起逛商場,媽媽給張華挑了一個價值是25元的玩具,張華自己挑了一個6到8元之間的玩具,可以怎樣買呢?請同桌合作選一選,有哪些不同的買法呢?總計需要花多少錢呢?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致也很高,這個時候,再順勢導入新課。既聯系了生活實際,又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進而更加理解數學的實際價值,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這門學科的信心。綜上所述,導入環節可以說是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的一個關鍵環節,教師只有“導”得好,才能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活動中。良好的導入還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構建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調動起來,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以及創造性,讓學生都能在導入的影響下更樂意去學、想學、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