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梅
【摘 要】 目的 分析人乳頭瘤病毒(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檢測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宮頸炎患者、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和宮頸癌患者各62例,將這些患者設置為宮頸炎組、癌前病變組以及宮頸癌組。對以上患者實施嚴格操作取樣后檢測HPV。結果 對宮頸炎患者采取HPV檢測,得出陽性為6例,檢測陽性率為9.67%;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當中,HPV檢測結果顯示陽性患者為29例,HPV檢測陽性率為46.77%;宮頸癌患者通過HPV檢測所得結果中,陽性36例,陽性率為58.06%。宮頸癌組HPV檢測結果中,陽性率遠高于宮頸癌前病變組和宮頸炎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HPV感染是導致患者宮頸癌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患者實施HPV檢測,能夠有效幫助患者防治癌變,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HPV 宮頸炎 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 臨床意義
HPV能夠在人的生殖道感染過程中,長期潛伏在細胞當中,這屬于一個長期過程,如果機體抵抗力低下,這些病毒開始恢復活性。對宮頸癌患者病情發展因素的研究過程中發現,HPV充當著重要角色。從本院選股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患者個62例,對這些患者實施HPV檢測,分析HPV檢測的意義所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患者各62例,分別為宮頸炎組、宮頸癌前病變組和宮頸癌組。其中宮頸炎患者年齡在32-53歲之間,平均年齡(43±2.7)歲,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1.8±0.3)年。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年齡在36-52歲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3.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2.2)年;宮頸癌患者年齡在35-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6.5)歲,病程在1-5年,平均(2.3±1.2)年。三組患者在年齡、病程上均無過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進行采樣的前3天,不用引導栓劑,在前1天禁止性生活。在宮頸取樣毛刷的中央刷毛位置,將子宮頸管輕輕插入,從而能夠讓較短的刷毛和子宮頸口之間完全接觸。這時柔和的向前抵住刷毛,然后順著同一個方向轉動5周,這時取得了足夠量的樣本,最后加毛刷取出。將毛刷放入HPV專用保存液當中,當期完全散開之后,連續以上操作。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2,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
2 結果
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患者中檢測的具體結果如下表所示:
3 討論
人乳頭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性傳播,一般情況下,患者不會有任何臨床癥狀。女性人群當中,人乳頭病毒感染十分常見,而宮頸癌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慢性過程,病情初期是正常的宮頸,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成為宮頸上皮內瘤病變,此后形成浸潤癌[2]。患者出現持續性乳頭病毒感染,最終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可能發展成宮頸癌。通常情況下,人乳頭病毒感染時間在8-12個月后,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8-12年之后,逐漸發展成宮頸癌。對檢測HPV陽性樣本進行檢測,HPV16亞型病毒負荷量和宮頸病變負荷越高,這就說明患者患有宮頸上皮瘤樣病變的可能性越高[3]。對本院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患者各62例,實施HPV檢測,其中陽性為6例,陽性率為9.67%;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當中,陽性患者為29例,陽性率為46.77%;宮頸癌患者通過HPV檢測所得結果中,陽性36例,陽性率為58.06%。
綜上所述,HPV檢測,對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檢測HPV陽性率進行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因此,HPV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因素,對患者實施HPV檢測,能夠幫助患者有效防止宮頸癌的發生,具有重要檢測意義[4]。
參考文獻
[1]劉先勇,田麗娟,鄭桂平,羅愛蓮. 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檢測及意義分析[J]. 當代醫學,2015,33(05):20-21.
[2]趙娟,馬唯,陳隈陟,仝亞紅,王秀清. HPV檢測在宮頸癌、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4(03):2741-2743.
[3]喻文霞. 分析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中的檢測意義[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2(08):237.
[4]許睿婧. 人乳頭瘤病毒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中的檢測意義[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05(06):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