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亮
摘 要: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蒸蒸日上,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加強,這就離不開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主的學科,從生活中引出材料,通過實驗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規律和原理,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對物理實驗探究的興趣,是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和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探究;興趣
《新課標》的實施無疑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指出新的思路,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濃厚的興趣,也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到了科學知識,掌握了探究科學知識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的問題結合自己在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中積累的素材提出一些見解,與大家商榷。
1 建立科學探究的學習環境,以實驗教學為平臺培養學生探究興趣
以教材為主,實驗為輔的舊教學模式在相當一部分教師中根深蒂固,從過去的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思想——“傳道、授業、解惑”到后來強調不能滿堂灌,要注重啟發式教學,再到現代教育觀念中強調以人為本,注重探究式教學,采用多元化、多方位的教育形式,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印證了中國教育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徹底地轉變教育觀念,在組織教學中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探究科學知識的學習氛圍,改變過去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與教師互動,從而構建一個新型的教學平臺。物理實驗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和刺激的特點,因此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屬于最直接的興趣。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點加以引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講高一物理”摩擦力”一節,先讓同學們思考:汽車剎車時,怎樣才能產生最大的制動力?很多同學會直接回答:剎車的輪子不轉動時,制動力最大。教師再指出:一般的汽車都裝有防抱死系統。目的就是防止車輪被剎得不轉動,學生不解為什么要裝這個裝制,這時開始做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實驗,實驗做完后,學生就恍然大悟,原來是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的原故,這樣就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對摩擦力進行研究的興趣。物理科學體系是由物理概念、規律組成的,這些概念和規律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物理學具有操作性強的特點,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關的學科。中學生比較好動,對實驗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一方面因為實驗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
2 創設科學探究的思維情景,以心理教育為平臺培養學生探究興趣
要實施探究式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給學生動力,而動力來源于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币虼伺囵B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和精神是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靠老師講授、實驗演示等獲取知識,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比較被動,許多學生現在還延續著這種學習的習慣。因此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自己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和思維活動,探究實驗中的科學知識,而教師要積極引導,多點鼓勵和鞭策,開拓學生思維,逐漸將學生引入科學的海洋。
2、根據學生心理,培養探究意識。中學生的學習多數比較被動,過分依賴教師,老師有布置任務、有設計實驗,他就去完成,如果沒有布置任務或課堂實驗,他就不會自己主動去探究和發現科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去挖掘學生內心的潛意識,增強求知心理。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當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時候要及時地引導,培養學生習慣性的思維模式,讓他們不斷地從生活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實驗和學習、觀察,探究出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3.培養學生學會對生活表象、感性材料的分析能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科技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特點,要讓學生學會根據日常生活的材料進行分析,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提出新問題。如何讓學生針對日常生活的現象提出相應的問題對于開展下面的實驗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學會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過程能力的前提條件。
3 創造科學探究的實驗過程,以學生實驗為平臺培養學生探究興趣
一個探究實驗要經過許多過程和步驟,歸納起來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與交流。這一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要結合實驗的實際有選擇地利用。實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是否具備自主探究知識的本領,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1. 培養學生勇于猜想、敢于假設的能力
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和假設,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很多學校的學生普遍見識不廣,知識面比較狹窄,對于提出的問題不敢做出大膽的猜想,或猜想偏離了方向,這就給實驗下面的進行設置了障礙,因此,首先要啟發學生思維,針對提出的問題,要全面地搜索有哪些可能出現的結論,而教師要積極引導,旁敲側擊,引導學生的思路向正確的方向進行。其次要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多了解身邊有關科學問題、生活問題、環境問題的社會活動,增加學生的知識,擴大視野。如讓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活動,參觀工廠生產過程,參觀科學博物館等等。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實驗方案的設計就是根據實驗探究的目的和現有的實際條件來制定完成實驗目的的具體計劃。包括器材的選擇,器材的安裝,具體的實驗步驟和計劃,科學探究方法的選取,實物的簡化等。在近幾年的高考物理實驗試題中明顯體現了這種理念。因此,對學生有很高的創新能力的設計要求,由此可見,新課標,新高考中逐漸體現了創新的教學理念。例如在探究液體的流動速度與壓強的關系時,筆者讓學生選擇兩個乒乓球、兩根小木條、一支吸管、一支大號注射器、一個裝滿水的水槽、兩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吸管、兩張紙等器材。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器材,設計實驗,分析物理現象,再進行簡單的推斷,歸納出科學規律。
3.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數據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對實驗信息進行收集,并能運用簡單歸納原理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如何處理實驗數據,如何將獲取的實驗數據轉化為實驗結論是對實驗數據處理能力的一種考查,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才能很容易得到實驗結論。
4.培養學生具有實驗故障判斷能力
所有的實驗并非一帆風順,時常會出現或這或那的故障,特別是有關電路的實驗,容易出現故障,有些不愛動腦筋的學生總在出現問題時不加思索地舉手發問,遇到這種情形不要立即給他分析,而要激發、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通過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判斷實驗中出現的故障或問題。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是當代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因此,在新課標下,必須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高中實驗教學成為教育活動中的一枝獨秀,讓學生的探究思維之花在實驗教學平臺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