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 要:伴隨我國網絡教育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已成為現階段網絡教學的熱點問題。由國內教育界對網絡教學平臺的教育探究來講,開發教學資源、應用教學技術、探討教學模式及實現網絡技術等為大多數學者極為關注的內容,針對教學管理方面研究較少。但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相比普通教學管理,教學管理內容、方法及手段都產生了諸多改變。在新教學模式下,如何實現有效知識管理,如何管理及評價學生,都與新教學模式存在密切聯系。為此,本文在知識管理理論的指導下,對高校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管理的模式、管理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教學管理;網絡教學平臺;管理策略
1 高校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管理的模式
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模式所依托的就是網絡,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合理應用,收集、傳輸、處理及共享多種媒體教學信息,以此達到教育教學的預期目標。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模式的合理選擇,不但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如單向傳播、師生交互不足等,且能夠達到從封閉教育轉化為開放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也將改變當前教育趨勢。為更好地提升網絡教學管理水平,必須了解其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1、講授型模式
此模式結構圖如圖1所示。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最為經典,但這種單向溝通教學模式并不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將這種教學方式用于網絡教學平臺,最大優點為其能夠克服傳統課堂內人數、時間、地點的制約。講授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目前,常用的兩種講授型模式為:同步式講授與異步式講授。
2、個別輔導模式
此教學模式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CAI,實現教師和單個學生間的密切通信。目前主要存在三種方法,(1)在網絡教學平臺一定模塊內,以軟件資料庫形式進行各類教學CAI軟件存放,并為學生提供下載機會。學生可向本地計算機下載CAI軟件,隨后進行該軟件運行實現個別化學習。(2)在網上直接選用Java語言編寫的CAI軟件。(3)基于網絡協作學習系統,在Internet上使用CAI軟件。該模式利用電子郵件異步非實時的方式或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在線交談的方式進行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這種方式能夠達到即時講解、隨時請教的目的。其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3、討論學習模式
選BBS系統作為討論學習方式是網絡教學平臺的主要類型,該系統功能較多,如用戶管理、討論管理、實時討論等。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利用標準的瀏覽器學生進行BBS討論。在Web頁面表單內利用內嵌的方式將討論信息輸入,隨后通過瀏覽器將CGI程序啟動,且進行此類信息處理?,F階段網絡教學平臺需達到的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幾點:支持多名師生參加討論—支持學生選擇對象—支持共享白板功能—支持向導功能。具體教學模式結構如圖3表示。
2 高校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的管理策略
1、課堂環境策略
在課堂管理研究中,課堂環境是一個主要課題,由世界角度分析,20世紀初開始研究課堂管理環境,至60年代,課堂物理環境成為課堂環境研究的重點,如溫度、濕度、照明等都對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70年代至今,人們越來越重視人的發展中課堂心理環境的作用,且深入探討了課堂心理環境,如師生關系、課堂風氣、教師管理風格等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程度。
同時,課堂環境的積極性和學生紀律也存有緊密關聯性,大量課堂管理問題、教師在課堂環境創建中的作用等,都與能否滿足學生心理需求極為關鍵。教學研究顯示,如課堂環境與學生心理需求不符,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課堂管理必須進行積極課堂環境的創建,才能形成良好紀律。
2、小組策略
小組是協作學習的組織形式的主要特點,小組成員共同參與、互相溝通,共同進步。創建小組時,要求考慮4個要素,如小組規模、分組、小組保持時間、小組結束儀式。具體如下:
(1)小組規模。一般每組可分為2—6人。一般情況下,分組人數越小,學員溝通機會越多,管理越簡單。
(2)分組。一般分為三種:異質組、隨即組、興趣組。
(3)小組保持時間。通常情況下,一個協作小組達到合作默契程度,所需時間為4到8星期,才能形成小組認同及紐帶。
(4)小組結束儀式。固定小組結束時,為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小組學習的熱情,必須進行一定小組結束儀式的舉行。一般流程為:小結—答謝—合影—建議信—成果展示。
3、激勵策略
作為教育內容接收者,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否在平臺教學活動中被激發出現,成為學習的主角,都會教學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為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激發出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比如激勵策略。利用激勵將外部刺激進行學生學習內部動機的轉化,進而將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潛在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確保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狀態最佳,教學效果符合預期效果。
1、目標激勵。動機是個體行為指向一定的目標,反之,設立目標,利用自我激勵機制影響個體動機。所以將教學目標設置到教學內,將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具體環節,不能僅給予學生抽象意見,如“努力學習”,應將明確、具體的目標提供給學生,且給他們指導方式,保證學生都能清楚其學習的目的、目標,且達到這個目標所需的準備工作,并將該目標向實際行動轉化,進而達到激勵功能。
2、情感激勵。教學過程離不開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也是特定情境內的人際交往活動。基于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不但要傳遞認知方面的信息,還需傳遞情感方面的信息。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直接影響人類行為動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雙方互相作用、情感溝通,才能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首先,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更多期望,充分展現“期望效應”;其次老師必須給予學生更多尊重、信任;最后,老師必須給予學生更多幫助、關懷。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數字化環境下21世紀是依賴網絡而生存的社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網絡正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其強大的傳遞、學習及娛樂功能也被人們津津樂道?;诰W絡的教育方式也將給予傳統教育形式新的補充,且成為教育事業在21世紀發展的新生力量。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育能夠大眾化,更能為實現教育終身化、學習化社會提供一個可靠的技術平臺,并有利于網絡教育的外延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促進高校網絡教學與教學資源應用的對策研究[J]. 管恩京,李靜,鄭海峰. 現代教育技術. 2009(12)
[2]促進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中有效應用的策略研究[D]. 朱書慧.河南大學 2011
[3]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師網絡教學行為研究[J]. 張思,李勇帆. 遠程教育雜志. 2014(03)
[4]學生視角下網絡教學平臺的利用現狀研究[J]. 劉偉軍,楊陽,張君涵,楊航,李明麗. 高等建筑教育. 2013(06)
[5]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 梁林梅,羅智慧,趙建民. 開放教育研究. 2013(01)